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最新報道

“‘網絡媽媽’讓我們感動”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4日 10:52

  網絡媽媽網站消息:用真情和真愛在虛擬世界裏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這是“網絡媽媽”劉煥榮上網的初衷。本報對“網絡媽媽”劉煥榮進行連續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6月1日上午,記者採訪了部分老師、家長及學生,讓我們聽聽“網絡媽媽”帶給他們的震撼和影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徐含(市直機關幹部):看了“網絡媽媽”事跡後,我為之震撼,為之感動,她用那惟一的殘損拇指學會了打字、上網,並在網絡世界裏關心他人,關愛社會,用她的真愛在虛擬空間裏教育了一批人,幫助了一批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執著追求、矢志不渝;默默奉獻、關愛社會的精神,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黃凱(區直機關幹部):“網絡媽媽”在網上與孩子交流的方法值得我們家長學習。我的感受是,要想做個好家長,只有像“網絡媽媽”一樣,把孩子當朋友,不要總擺個家長的架子,這樣孩子才會喜歡你、信任你,把你當知心朋友,有話才會對你説。家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彭方林(小學教師):通過與“網絡媽媽”在網上進行交流,使我獲益匪淺。作為一名教師,同時又是孩子的家長,我認為父母處處為孩子大包大攬,一是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使孩子在生活中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二是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敗了,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會。事事替孩子想好,父母們總以為是愛孩子,卻沒有考慮到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在成長中適當遭受挫折和困難、以及學習、愛護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和權利。還有就是漠視、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對他們成長中的問題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解決問題或得到情感滿足,又往往因為經驗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響出現問題。其實,家庭並不是獨立的個體,它是社會的一個元素、一個縮寫。父母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加在孩子頭上,主觀地為孩子設計環境,會使孩子覺得他生活的這個環境是虛擬的、不真實的,因而使他們對社會上的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缺乏認識,由此過分敏感,造成孩子心理、人格的缺失。因此,孩子內在的叛逆思想一旦爆發,就會由對父母的依賴、反抗發展到對社會的反抗,對道德的反抗。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我認為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適應能力。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凡事不要為孩子大包大攬。

  李曉星(上饒衛校學生):我很榮幸在網上認識了“網絡媽媽”,她的事跡讓我很感動,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作為21世紀的學生,我們應該是心明眼亮,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素質。學生上網學習,家長、教師應積極支持,正確引導,不能一味地堵。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我們應該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充分利用無限的網絡資源,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

  陳靜(上饒師院學生):我最初上網時,交過一名廣東的網友,通過見面受騙後,感觸很深。在一、兩個月的時間裏,我的生活、學習都很沉悶,經過“網絡媽媽”對我的開導,使我重新認識到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存在的較大差異。網絡中存在較多的虛擬成分,容易使我們嚮往虛擬世界。上網對我們青少年雖然有一定的壞處,不過現在我可以正確地對待上網了,對網絡上的事情我知道什麼該看,什麼不該看,對什麼樣的人可以聊天,對什麼樣的人不可以聊天。通過“網絡媽媽”的教導,我認識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雖然我遇到過挫折,但不應逃避網絡,而應積極面對它,並使它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桂穎輝)

(編輯:辛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