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在肩——《焦點訪談》十年曆程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6日 20:12
作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新聞評論類日播欄目,《焦點訪談》創辦于1994年4月1日。十年來,《焦點訪談》製作播出了大量影響廣泛的優秀節目,形成了以輿論監督著稱的欄目特色,“成為了黨和政府推動工作的好幫手,成為了黨和政府密切聯絡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成為了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成為了基層困難群眾的主心骨,是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精品欄目”。為此,有的觀眾形象地比喻《焦點訪談》是“幫啞巴説話,攙盲人過河”,更親切地稱呼她為“老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總結《焦點訪談》十年來走過的歷程,探討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做法,我們深切地感到樹立責任意識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靈魂,打造過硬隊伍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根基,完善規章制度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保證。
樹立責任意識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靈魂
2004年4月8日,在《焦點訪談》迎來十週年之際,溫家寶總理親筆給欄目組寫來賀信。總理語重心長地説:“責任就是新聞工作者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
對於《焦點訪談》的記者編輯們來説,濃縮其十年的人生精華,正可以提煉成兩個字,那就是“責任”。這是一種充滿著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的政治責任,是一種充滿著對人民群眾滿腔熱忱的社會責任,也是一種充滿著對新聞事業不懈追求的職業責任。而這種責任意識始終貫穿在《焦點訪談》走過的每一個具體過程中,成為了欄目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靈魂。
十年來,3500多期節目,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當事人質疑的檢驗,有關部門調查的檢驗,司法機關法律的檢驗以及時間的檢驗,均得益於職業道德建設常抓不懈,責任意識警鐘長鳴。
在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把責任意識具體濃縮為“六個綠燈信號”和“六個紅燈信號”。
“六個綠燈信號”,也叫“六個要”:要堅持導向;要心繫大局;要堅持真理;要出於公心;要以理服人;要嚴明紀律。“六個紅燈信號”,又叫“六個不要”:不要當法官;不要把個人的好惡帶進節目中;不要陷入局部利益的紛爭,被人當槍使;不要超越事實做出判斷;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在動態事實中只交代階段性事實。
《焦點訪談》曾接到過一個群眾舉報電話,反映貴州某個偏遠山區一起肆意亂伐國家天然林的事件,欄目組派出了記者黃潔和攝像張林剛前去調查採訪,而他們兩個人竟然成為了當地的很多山民見到的第一批“山外人”。這期《禁伐?禁伐!》節目播出後引起了江澤民同志的高度重視,他當即給貴州省領導打電話,對這一事件表示嚴重關切。江澤民同志在電話中對貴州省有關領導同志説道:記者能去的地方,我們的幹部為什麼就不能去?!
發生在2002年6月22日的山西繁峙礦難致使37名礦工遇難身亡,《焦點訪談》率先對這一重大事件進行了報道。隨後《焦點訪談》的記者沒有停留在報道事實發生的表面現象上,而是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又跟蹤採訪,于2003年8月18日播出了《繁峙礦難內幕》,披露了掩藏在這次礦難背後的驚人真相。令人欣慰的是,《焦點訪談》的記者們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多次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當地官員和當事人的賄賂,用崇高的職業道德在現金和金元寶面前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對此中宣部的《新聞閱評》撰文指出: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憑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懼艱險、深入調查,終於揭露了真相,這再一次説明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是多麼重要。
“責任源於對國家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對國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只有對國家和人民了解得深,愛得深,才會有強烈的責任感。”溫家寶總理在信中對於責任的精闢闡釋,不僅僅是贈給《焦點訪談》的,也是贈給廣大的中國新聞工作者的。這份責任,神聖而莊嚴,它重於泰山。
打造過硬隊伍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根基
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局長徐光春同志説過,在我們的筆下是“是非曲直、毀譽忠奸、人命關天、財産萬千”,這生動地描述了《焦點訪談》節目的“殺傷力”。正因為她這種強大的影響力,要求我們必須在強化職業道德建設的前提下,努力培養和打造一支思想上過硬、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並在具體工作中管理好這支隊伍。
在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當中,《焦點訪談》多年的做法是抓好兩頭。
一頭是製片人
製片人不僅應該是業務的領軍者、欄目的管理者,而且也應該是做人的楷模。正是因為如此,對《焦點訪談》的製片人職業道德建設,我們看中的是他的“二品”,即作品和人品。作品,就是製片人在業務上必須是出類拔萃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引領大家共同進步、在欄目發展上逐步壯大。人品,就是做人的楷模。我們在每年年底評價製片人的時候都有一項考核指標:“製片人的感召力如何?”這種感召力不僅僅體現在對現有組內人員的管理上,還體現在能否吸引人才上。製片人如果沒有人格的感召力,就不會凝聚人心,也不會吸引真正的人才。凝聚不了人心就沒有現在,吸引不了人才就沒有未來。當然如果連高尚的人品都沒有,他也不會做出好的作品。
另一頭就是記者編輯
《焦點訪談》目前加上我們這些總製片人,總共有60人,人員構成主要是兩類:一類是臺聘人員,只有17個,其餘的全是臺公司聘用人員,佔到了全體人員的三分之二強。平心而論,《焦點訪談》眾多的聘用人員放棄“金飯碗”、“鐵交椅”,來到評論部、來到《焦點訪談》就是為了尋找一份發展的空間、一份事業的樂趣。因此如何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為所有人員提供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事業發展舞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件大事。
用好崗位人才、鼓勵專業人才、重用骨幹人才、推出拔尖人才、打造明星人才、培養未來人才,是我們抓好記者、編輯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而在這其中,重點突出“三業”意識是我們加強記者、編輯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措施。
所謂的“三業”就是“敬業”、“職業”、“事業”。
敬業:就是必須愛這份工作,愛這個集體,只有敬業才能做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甘於奉獻。職業:《焦點訪談》欄目萬眾矚目,影響重大,為了讓觀眾看到優秀的節目,記者編輯們必須練就過硬的本領,必須職業化,業有專攻,只有如此才能出佳作,出精品。事業:我們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僅僅做到了“敬業”和“職業”是不夠的,還必須把目前從事的工作當作一份“事業”來看待。這個事業既包括個人的事業,更包括欄目的事業,也就是説要有崇高的理想,有遠大的抱負。強調“事業”的重要性,就是提倡大家不要固步自封,安於現狀,而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為《焦點訪談》的事業發展殫精竭慮,為自己的人生閱歷增光添彩,當然這個“事業”,更包括我們同時也要為大家創造一種成才的氛圍,提供展示的舞臺。為此大家經常開玩笑説:“在《焦點訪談》沒有三六九等,只有金銀銅獎。”
長期以來,《焦點訪談》倡導的“三業意識”,不僅使每一個工作人員穩定了軍心,自覺樹立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準則,而且也為這個集體培養了一支“上得去、站得住、打得贏”的記者編輯隊伍。從1994年起至今的十年間,《焦點訪談》作為一個欄目,每年都有節目獲得中國新聞獎和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而在這些獲獎者中,記者們重復得獎的並不多,許多人竟然還是剛來不久的新人。
健全規章制度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保證
新聞評論部是全國第一個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電視傳媒機構。2002年初我們提出來搞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就是要從制度上完善和規範電視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用質量管理的標準,科學地、可操作地指導具體的運作,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可以説評論部的《工作手冊》,收錄了新聞評論部每個欄目詳細而具體的質量管理標準。
既然是質量管理標準,那麼自然也就包括職業道德的規範標準。只是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職業道德標準這部分內容,我們沒有採取簡單枯燥的方式進行規範每一個人的行為,而是用樸實卻富有哲理的話語表達對事業的理念追求,表達對公平、成功和集體榮譽的理解,也就是説一方面要講制度意識,照章辦事,另一方面還要以人為本,提倡創新。
為了讓大家有個更深入的了解,現摘錄幾段《工作手冊》裏涉及《焦點訪談》的相關內容:
●你和我們
我加入了《焦點訪談》!——不用激動,我們其實更需要你。
快樂第一:我們的哲學。再説一遍:快樂第一。不管你需要什麼,在這裡不能快樂地得到,那就離開。
●我們的要求
你應當對你從事的工作感興趣,而且一直感興趣。
同樣地,你應當對與工作相關的事物有慾望,而且一直有慾望。
如果你只對工作之外的事情感興趣,我們就不對你感興趣。
●我們還想多説幾句
“愛你的老婆嗎?請把你掙到的工資給她。愛你的孩子嗎?請把你掙來的光榮留給他。”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一部《工作手冊》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在全體從業人員當中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樹立純潔的職業品格,顯得不可或缺,這也是對規章制度的一個重要補充。
在《焦點訪談》,從領導、製片人到記者,都承受過一種“情騷擾”,也就是被社會廣泛關注的“説情風”所困擾。而且隨著《焦點訪談》逐步發展,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目前這股“情騷擾”更加嚴重,“説情風”愈加猛烈。既然談到説情,就離不開人情、世故,就會面臨金錢與物質誘惑的考驗。面對誘惑,如何把握,實在是考驗一個人品行、一個欄目品質的關鍵所在。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焦點訪談》的記者們卻能夠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在面對説情這個問題上,不論是作為一個有權力的總製片人和欄目組的製片人,還是普通的記者編輯,大家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絕不含糊。同時,嚴格各種程序,建立健全從選題申報、現場採訪到後期製作、審查播出等各個環節的規章制度。
多年來,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概括地説就是“四個負責”,即“對黨和人民負責,對事實負責,對自己的良知負責,對當事人負責”。
記得4月16日,李長春同志在與《焦點訪談》記者編輯的代表們座談時,曾動情地説:“今天聽了幾位記者講的故事,確實很感人。我們這些同志們辛苦一點,突破一件事情,就會在社會上帶來無可估量的社會效益。……開展輿論監督,除了靠法律,靠制度,還得靠我們的愛心,靠正義感、責任感。”長春同志所説的“愛心、正義感和責任感”正是我們電視新聞工作者在職業道德建設中需要大力弘揚、牢記在心的精神力量。
堅守良知,彰顯公正,激濁揚清,伸張正義,這是每一個中國電視新聞人義不容辭的職責。關注國家進步,關注民生改善,關注民族復興,這是黨和人民賦予《焦點訪談》的歷史使命。為此,《焦點訪談》將一如既往地為黨的宣傳工作殫精竭慮,為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焦點訪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