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江蘇 看十運》泰州篇之:梅蘭芳紀念館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23日 19:09)
水有源,樹有根,梅蘭芳這棵京劇藝術的參天大樹冠蓋中外,根卻在泰州。泰州的梅家靠手工藝,世為雕花木工。1850年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隨父母逃荒到蘇州,這是一次告別衣胞之地的遷徙,一江春水漸漸拉遠了故鄉的身影,從此祖宅舊地的鳳凰墩就成了遙望。1956年3月7號,梅蘭芳攜夫人和幼子回來了,這是相隔百年的回歸,這一年63歲的梅蘭芳真實藝術爐火之時,應該是長期對故鄉的懷念和日益強烈的尋根情節,梅蘭芳的返鄉時間長達九天,認家、祭祖、祭掃烈士祠,遊泰山公園,故土,家園、鄉情、鄉音,他深深愛上了這夢境般的故土,他把對故鄉的滿腔情誼化作了一場又一場深情地獻藝。泰州城也出現了“萬人空巷看梅郎”的盛景。春風化雨,春雨化梅,今天的鳳凰墩長高了,泰州人在梅家祖宅舊地上建起了梅蘭芳公園和梅蘭芳史料紀念館,從此,火鳳凰有了永久的棲息之地。在這裡有梅先生的生前好友陳同周先生設計的梅亭,飛檐、亭柱、左檻無不以梅為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創作的漢白玉梅蘭芳全身坐像,煥發精神。從一湖碧水中出落成梅園的標誌性景觀,梅蘭芳的尋根也是尋藝術之根,在這裡人們看到了梅蘭芳的家世和從藝經歷,以及梅派藝術的輝煌。一喜青衣,一擺水袖,一展鶯喉,無不與
血脈相連。梅蘭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走進序廳,四壁懸挂著毛主席、周總理以及斯坦尼斯拉伕斯基、卓別林會見梅蘭芳的巨幅照片,梅蘭芳東渡西征,把中國的國劇京劇介紹到歐洲、美國、日本。更多的後來人則將抗戰期間,梅先生蓄鬚明志傳為德藝雙馨的佳話,百年時間仿佛白駒過隙,倏然而過,如今梅園裏經常有些京劇愛好者來此亮嗓。在大師面前唱京劇,其樂融融,別有滋味。
責編:鄭德春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