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江蘇 看十運》鎮江篇之:鎮江三怪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20日 19:31)
鎮江的名菜名點很多,僅收入中國菜譜的就達30多個,但當地著名的三個特産被稱為鎮江三怪,是哪三怪呢,讓我們去看一看。
第一怪,面鍋裏煮鍋蓋。鎮江人愛吃麵,大大小小的面館不計其數,許多鎮江人的早餐就是麵條,其中他們最鍾愛的就是鍋蓋面,面鍋裏煮鍋蓋,聽起來真新鮮,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呢。據説清朝乾隆微服私訪下江南,慕名來到了一家面館,開店的張嫂一見有貴客來臨,有點手忙腳亂,錯把湯罐的小鍋蓋扔進了鍋裏。儘管這只是一個傳説,但鍋蓋面的製作工藝一直流傳至今,它是鎮江飲食技藝中的一項創造,傳統的鎮江鍋蓋面是“跳面”。其製作方式主要是把揉成的麵糰放在案板上,用粗竹杠反復擠壓成薄薄的麵片,在用刀切成麵條,這樣,做出來的麵條吃在嘴裏才能有勁,味道獨具。麵店為了方便顧客,並根據顧客的口味,配備一些葷菜,如肉圓、腰花、長魚等,在吃麵時,將這些葷菜放在大鍋內燙或者煮,由於多種鮮味溶于湯中,煮出的麵條不粘、不生、不爛、麵湯也不渾濁。
鎮江第二怪,肴肉不當菜,鎮江肴肉是肴蹄肉的簡稱。它皮色鮮明,鹵凍透明,光華晶瑩,狀如水晶。肴肉具有香、酥、鮮、嫩四大特點。吃起來肉不塞牙,味道醇美,食之不膩,深受人們的喜愛。這裡面也有一個傳説,傳説古時候鎮江城外有個夫妻倆開的小酒店。有一天,男的在腌豬蹄子時,誤將硝當成了鹽。發現這個錯誤後,夫妻倆用水沖洗肉,將肉衝乾淨後便放到鍋裏煨,他們並沒有打算當菜吃。但肉煨爛後香嫩無比。據説八仙中的張果老,在去瑤池途中,經過鎮江被一陣肉香吸引,特從雲中飄下,將肉就早餐吃一嘗為快,後來人們覺得這麼好吃的肉叫硝肉不好吃就改為叫肴肉了,現在,鎮江人要是清早上館子,還是泡壺茶,要盤肴肉,蘸著薑絲、香醋吃。
鎮江第三怪,香醋放不壞。鎮江人近水樓臺,醋就産在自己家裏,酒店裏的每張餐桌上不能沒有醋。製作香醋,一定要選用本地的優質糯米和當地的水,味道才能純正。這種糯米被稱為仙糯,傳説這種米是當年八仙合力為鎮江人留下的。而鎮江的錯的來歷也有一個動人的傳説,相傳釀酒的杜康戰亂時曾遷到鎮江,杜康的兒子黑塔一晚夢到仙人指點,告訴他的瓊漿已經21天了,當天酉時就可以品嘗了。黑塔驚醒後和父親一起品嘗,香酸味甜,他們都覺得很神奇,仔細一想,21時、酉時,和起來不正是個醋字嗎。鎮江的香醋之所以香,是和它的釀造工藝分不開的,香醋的釀造分釀酒、制糖醅、淋醋三大階段,有大小四十幾道工序,歷時兩個月,21天釀出的醋還要經過高溫蒸煮,密封在大缸中貯藏,半天后香醋就可以吃了,而且是放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醇厚。鎮江人,吃麵要吃醋,吃湯包要吃醋,吃肴肉要有醋,吃魚、蟹更離不開醋。
責編:劉鑫隆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