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走江蘇 看十運 > 正文

《走江蘇 看十運》蘇州篇之:評彈及民俗介紹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14日 20:59)

  梁毅苗:看了剛才的片子,我有一種不盡興的感覺,蘇州的故事太多了. 地方主持人:那當然了,除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底蘊,蘇州的民間手工藝品,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比如桃花塢年畫和天津的楊柳青年畫並稱為"南桃北楊".還有著名的蘇繡,,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各有韆鞦,巧奪天工。繪畫、書法、篆刻、詩文,在蘇州流派紛呈。評彈、崑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 梁毅苗:打住打住,咱們還是看看片子吧 古韻蘇州——吳文化的發祥地。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評彈、崑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崑曲被看作是‘‘中國戲曲之母’’。早在14世紀中葉,作為南戲四大聲腔之一的昆山腔,便誕生於蘇州的昆山。在拙政園、留園等很多歷史文化名園中都有崑曲的表演場地。不過要説起最具韻味的,還當數蘇州評彈。在很多人看來,到了蘇州,不聽一聽評彈,就像到了飯館不吃飯一樣。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一種説唱藝術,在江、浙、滬流傳了300多年。自古以來,蘇州的工藝美術也聞名中外。唐伯虎的故鄉桃花塢的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人們常説中國有兩根針神乎其神,一根在針灸大夫的手上,一根在刺繡女工的手中,手到病除,手到畫成。人們習慣用神乎其神這四個字來評價中國的刺繡,蘇州刺繡簡稱蘇繡,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尚書》《詩經》中就有記載。聽不懂吳方言的外鄉人,只要看看蘇繡,就知道吳儂軟語是怎麼一回事了。在蘇州,刺繡女工被叫做繡娘,金線銀絲在她們的手中,也成了一種無聲的方言。蘇繡在中國四大名繡中名列榜首,與湘、蜀、粵繡與眾不同的就是,蘇繡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從不墨守陳規,固步自封。從一開始,它就不是獨白,從一開始,它就在與人對話。在江南,人們喜歡在閒暇的時候聚集在茶館裏,聊聊天,拉拉家常。江南人管喝茶叫吃茶,在吃茶的時候,人們沏上一壺蘇州的特産洞庭碧螺春,通常還要配上點小吃。蘇州的糕點最為人稱道的是蘇式船點,船點起源於明代,最早在遊船上作為點心供應,因此而得名。蘇州的糕點製作精細,品種繁多,味道更是不錯。熱烈的談著,朗朗的笑著,生活的樂趣就在其中。

責編:劉鑫隆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