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惑仔” |
| |
迷茫的父親 |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孟令丁的父母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愛,他們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在孩子身上,他們也寄予了美好的希望。
孟令丁八歲這一年,他的父親特意領著孩子去了北京,在北京,他們沒有遊覽任何名勝古跡,而是去了北大、清華這兩所著名的高校。
(爸爸)
“那是他第一次見了那種體育場
他到裏邊
自己跑了一圈
當時我就跟他説
你看這裡邊這麼多大學生們
一個一個都很普通
那些人
我説我等到幾年之後
當時我把年限都算出來了
我説多少年之後
你要能考上這個地方的話
我就叫你媽媽退休
在附近租上一套房子
再來跟你陪讀來
負責你的日常的衣食住行
你只管一個心思
用心學習就行了”
父母似乎給了孩子一個美好的世界,而孩子卻在現實的世界中發生著變化。在孟令丁轉學後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個同學的家中,看到了這部叫《古惑仔》的系列電影,也就是這部電影把孩子帶入到了另外一種世界。
(孟令丁)
“原來我的目標不明確
模模糊糊
想學好
原來是想當個研究生 博士後
就這些
但是還想打架 原來
但自從看完這個片子
我的目標就一下子特別明朗
一從他家出來
就感覺
我就要走
就是衝著大哥這個方向走
特別特別明了
那時的目的
就是看完這個片子
我的人生觀一下子就變了”
電影《古惑仔》是90年代末期由香港導演拍攝的一部商業片,它講述的是一個有關香港黑幫的故事,影片既沒有道德的正義,也沒有犯罪的邪惡,卻充滿了陰謀、反叛和篡位。
這部成人世界的所謂商業片,可以説也是成人在現實世界中一種精神上的釋放和宣泄,不過它宣泄的只是人性中最隱秘和最黑暗的部分,但當年對孟令丁這樣一個少不經事的孩子來説,他不可能知道電影后面的故事,他只有十歲,他看到的只是表象。
“裏面就是可以説
公安局幾乎沒有什麼用
可以説真的沒有用
掂著砍刀在大街上砍人
什麼事情都沒有
幾百個人 上千人對砍
也沒有什麼事
裏面的大哥都特別有錢
顯著 看著
坐奔馳什麼的
看著都特別好
就比現實生活中
反面人物比正面人物
過得要好得多
那個就是
現實生活中肯定是
正面人物過得好點
它那個是
反面人物比正面人物
黑道比白道
過得要舒服得太多了
只要是出來混的
幾乎都特別好
只是有死的 有殘的
但看到砍死 砍殘
我們都看不到
只看到人家坐奔馳
有上千萬什麼的
車呀 房呀 什麼都有
(手)下面也有人
現在就光看到這些”
就像是一個行走在大路上找不著家的孩子,孟令丁性格中叛逆、好鬥的成分,終於在電影中找到了認同,就像我們每個成人也在尋找生活的意義一樣,這個十歲的孩子同樣也在尋找自己的生活目標,而電影把他從現實的世界裏,帶到了一個虛幻的世界,很快就像電影描述的那樣,孟令丁找到了自己的夥伴。
“四個拜把子的
算上我四個
一共四個人
我們四個人
有時候打十多個人
或者打一兩個
經常這樣打
後來打高年級的吧
心裏有點怵
發怵也跟他打
等到打到大個的時候
我們那時候感覺打不過
但是我們都沒一個人跑
感覺到關係特別親特別近
然後就這樣拜了把子
那時候電視上有這個嘛
《古惑仔》什麼的
也好奇
再一個關係也比較近
就拜了這個把子
我那時候是最愛挑事的
我走路
我們幾個
我就跟他們説
走直線
只要撞上誰
就打誰
我們從來不給別人讓路
那時候怎麼説呢
感覺就是接近於古惑仔那種”
小學畢業後,如父母所願,孟令丁上了這所全市最好的中學,但他並沒有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接受好的教育,相反,他和幾個同學一道,模倣電影中的情節,向同學收起了保護費。
(記者)
“你第一次看到
你收來的保護費的時候
是一種什麼感覺”
(孟令丁)
“感覺就是特別高興
然後特興奮
絕對興奮
這麼容易就收到這麼多錢
感覺比較興奮”
(記者)
“想到過不正當嗎”
(孟令丁)
“沒有”
(記者)
“那你仔細去想過這個問題嗎”
(孟令丁)
“沒有”
當年孟令丁十一歲時的學生生活,就這樣逐漸地滑離了正常的軌道,後來他又跟那些朋友一道,在利益的誘惑下,從校園走上了社會,幫一些所謂的老闆去討債、鎮場子。
(孟令丁)
“我們過去就是
他們老闆管發煙
每人一盒煙這是肯定的
然後打車費
報銷打車費
然後請客吃飯
另外最後算帳 發錢
就是這樣”
(記者)
“那你看到這些老闆的時候
心裏是一種什麼感覺
當時”
(孟令丁)
“感覺很牛啊
崇拜這些老闆
原來是崇拜大哥
現在崇拜老闆
後來 也不是現在
一開始崇拜大哥
就看《古惑仔》嘛
(崇拜)大哥
後來初中以後
甚至不上學的時候
崇拜那些老闆
就是這樣”
(記者)
“崇拜那些老闆什麼”
(孟令丁)
“有錢 有勢
就這些 風光啊”
(媽媽)
“後來我發現他看這個影視片
他開始就崇拜這種
因為他本身學習不是太好
他就看到社會上有一些人
雖説文化程度不是太高
但是那幾年他可能經商比較早
或者是什麼原因
現在也暴發起來了
文化素養不是太高
耀武揚威的那種
前呼後擁的那種
挺講派頭
好像就是電視上
那種黑社會老大一樣
這是我猜的
我感覺他比較崇拜這種
有錢人的感覺
他開始崇拜這個了
我發現了苗頭
心裏也著急
跟我自己的世界觀不一樣
我心裏就特別擔心
就害怕他再誤入歧途
心裏面就開始擔心了
越擔心越不願意讓他出去”
(爸爸)
“當時是怎麼做的
第一
我要掌握他的時間
控制他在外面的時間
另外就是
得經常叫他媽去學校
找老師
得跟老師溝通
已經管得很死了
後來才發現
當時咱也發現不了
越管得死
他的抵觸情緒越大”
(孟令丁)
“我那時候脾氣
在外面養得不好
特別暴躁
回到家也是
而且我本身就不想回家
並不是我家人對我不好
而是我進家裏煩
沒意思
在家很無聊
有時候我父母跟我説幾句話
我心裏面不愛聽了
我煩這個
再一個我媽比較喜歡嘮叨
我煩
出來開開心心的
打個架
感覺我們這邊人多
打過你們了
哈 挺高興
去唱個歌 挺高興
我有錢
我能唱歌
感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感覺學校裏的生活
太無聊 太無趣
感覺這些老師 學生
跟我是格格不入”
這是初中一年級時的孟令丁,雖然頑皮,但臉上還充滿著稚氣。
(媽媽)
“初一下半學期到末尾了
隨著老師叫家長次數多
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壞
但是好像
苦於沒有那麼多辦法
不知道該怎麼跟他溝通”
(爸爸)
“想跟他溝通一下
溝通半個小時
我都得費好幾天的時間去考慮
在什麼情況下跟他談
如何跟他談
在什麼樣的氣氛當中
什麼樣的環境當中跟他談
他容易跟你説(心裏話)
他可以跟你説(心裏話)”
(媽媽)
“後來我感覺
跟他説話已經有問題了
他就不聽了
溝通已經成問題了
我就想
就開始給他寫信
剛開始寫信
我晚上睡不著覺
我起來也可能半夜
也可能是快天亮
我什麼時候想起來了
我就開始給他寫
剛開始寫了三四張了
就把我心裏邊
對他那種期盼
有鼓勵的
有批評的
還有我自己的想法
我都寫
寫完後給他看
我發現他不認真看
他知道
他認為你這就是説教
講大道理
我看這種辦法不行
不行完了以後
我就抄一些
激勵人上進的話語
或者是對人的警示
這一類的
一兩句話
給寫個小紙條
寫完了
放桌子上”
(孟令丁)
“説得很多
太多了
根本記不住
當時他們説一萬個字
我一個字
也進不到耳朵裏
就聽不見
他們説得實在煩了
我走了
一關門就走人算了
我媽一次又一次地哭”
(爸爸)
“沒想到
他能混到這個圈裏邊去”
(媽媽)
“我的兒子怎麼會這個樣”
與父母不同的兩個世界的心靈是難溝通的,不久,孟令丁離家出走了,他開始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孟令丁)
“我父母過得可以説非常平淡
惟一不平淡的就是我
所以我不想過他們那樣的生活
那時候
就是感覺他們沒什麼意思
天天上班 下班 吃飯 睡覺
很無聊的
感覺很沒有意思
我嚮往的生活是自由自在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有的是錢
永遠花不完
想讓別人怎樣就怎樣
只是當時的想法
只是當時的想法”
可以説,在還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甚至還沒有學會如何去生活的時候,孟令丁就憑著孩子般的想象,夢想著如何去征服周圍的一切。當年,孟令丁已經十二歲了,這個逐漸長大的孩子,自以為是地把平常的日子過得不同尋常,但他並不知道,叛逆也許會走向新生,也許會走向毀滅。
天馬行空、毫無拘束的生活顯然不是學校允許的,由於多次違反校規校紀,孟令丁多次受到停課的處罰。
(爸爸)
“包括上初一的時候
也有過停課
但是時間非常短
一天
一晌
就叫他進班上課了
這次一直停了好長時間
時間太長了
我感覺不行
從停課開始
一直找老師 找學校
怎麼找
他們都不松這個口
不讓孩子入班上課
最後反正就是一個信念
反正你無論如何
我得叫他上學
作為家長來講
惟一的希望就是讓他上學
不上學
一點出路都沒有了
那徹底就完蛋了”
但是這所學校的課堂,最終還是沒有向孟令丁打開。
(記者)
“那個時候
你覺得你在他們眼裏
是一個”
(孟令丁)
“在他們眼裏
説白了就是混子
但在我眼裏
我不認為我是混子
我感覺我不是好學生
我只是愛玩一些
比較喜歡打架
但不是像外面
我心中的混子就是職業型的
天天打架
天天收費
看場子
這是我心中的混子
我就是平常跟同學
鬧鬧矛盾打個架
鬥個嘴打個架
總感覺不是混子
其實也不是
我感覺
真正的混子就是社會上的人
學校的這些
説白了都是孩子
都小”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