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08日 13:34 來源:
新華社發表文章指出,近年來一些交通運輸服務部門,相繼推出了旨在為所謂“高端”客戶服務的“豪華列車”“移動賓館”“專用包廂”等項目,這種佔用公共服務空間為少數人提供“高端服務”,是一種不公道的“嫌貧愛富”行為。(5月6日新京報)
誰出的錢多,就享受優質服務,這從一般意義上講,符合等價交換原則,並沒有什麼不對。然而問題是這種等價交換不能移植到一切領域,因為僅靠價值規律無法實現社會公平。如果把社會公共事業也完全交給市場這只“無形之手”,那麼在利益驅動之下,結果必然是“認錢不認人”,必然是“嫌貧愛富”、輕貧重富、欺貧媚富。
社會公共事業不是公益性就是準公益性,是稀缺的公共資源。比如交通運輸業就是如此。把社會公共事業分成由錢包劃定的“高端”與“低端”,實質是讓一部分有錢人佔有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空間。換言之,“高端”的優質是以“低端”的低質甚至劣質為代價獲得的。比如一趟“豪華列車”,就足以擠走數百普通旅客的硬座席位。在一票難求的鐵路客運中,擠佔有限的運輸資源為少數旅客搞“高端服務”,與國情相悖,是不合時宜的。
不公道的“嫌貧愛富”並非只是交通運輸業中有。又比如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分佈不均等本已是我國醫療事業的“軟脅”,然而這幾年出現的甚至愈演愈烈的醫療豪華化,卻進一步加劇了醫療資源的供給失衡,加劇了群眾的“看病難”。許多公立醫院中常常出現病床爆滿,急需住院的患者不得不暫住病區走廊的狀況,而“豪華病房”不僅一個病人獨佔幾個房間,還有一堆醫生、護士圍著“點對點”“特殊服務”。再比如城市的河流湖泊,乃是公眾景觀資源,然而今天卻被臨水而建的豪宅團團包圍,淪為了富人的一個“洗腳盆”,普通民眾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享受風景。
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策取向將更多地關注增長的均衡、機會的均等和社會的公平。宏觀層面已將公平正義確立為發展理念,然而九九歸一,還須落實到微觀層面。實現社會公平,不僅意味著要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讓普通百姓共享社會公共資源,這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一項基本要義。(作者:奚旭初)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