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4日 00: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徐壽松、黃庭鈞、胡軍華)上海提價、杭州提價、瀋陽擬提價、海南也在考慮提價……面對油價上漲,國內諸多城市紛紛將上調運價當作出租車行業化解高油價壓力的“不二法門”。然而,當油價上漲的壓力越來越向消費終端傳遞時,出租車司機和普通百姓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出租車公司的高額“租錢”雷打不動,動輒打老百姓“錢袋”的主意,憑什麼?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在上海,出租車行業應對油價上漲的聽證會日前剛剛結束,物價部門拿出的“運價油價聯動”方案,簡單地説就是既調整起租價又調整單價。其結果是,起租費用由現在的10元調整為11元,公里單價由2元調整為2.10元,調價幅度達6.7%。乘客平均每車次多支出約1.4元,以此來消化出租車司機在平均油價為4.33元/升情況下的新增燃油費支出。一句話,油價上漲將由乘客埋單。
在杭州,早在今年2月底,政府部門便因出租車不堪高油價重負提高了運價,起步里程由原來的5公里縮短至3公里。在瀋陽,物價部門已在4月上旬召開了價格聽證會,擬由消費者來承擔油價上漲部分。海南省交通部門也正在研究對策,究竟是通過提價還是採取補貼來消化油價上漲。在西安,儘管大部分出租車使用天然氣,“的哥”們也擔心出租車行業再次提價。
那麼,提價真的是出租車行業解決高油價的良方嗎?
“漲價肯定是把雙刃劍,表面上看可以解決我們的油費上升,但也會減少乘客呀。價格一漲,普通老百姓自然會考慮乘出租車與乘公交、軌道交通的價格比了。沒有急事、不趕時間的話,會減少打的。”上海大眾出租車公司的一位司機説:“我們更希望能減少月租而不是提價!”
這位40來歲的“的哥”説,現在吃開出租車這碗飯已經很難了。每天營業額要做到550元才能保本,其中370元是“租錢”,180元是油錢;只有每天做到800元,一個月下來才能掙到3000元。但這要求一天至少工作20個小時以上,並且運氣還要不壞才行。“客源如果少了,就掙不到什麼錢了。”
上海“的哥”們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在早些時候已提價的杭州已得到了證實——至少是部分證實。4月9日上午,杭州“的哥”張恩華對記者説:“和提價前比,乘客是少了。不是碰到急事,都去乘公交了。你想想,畢竟漲價了嘛。”
“其實,我們比油價更在乎的是月租金。”上海強生出租車公司的一位司機説:“公司每月從每個司機手裏拿走近6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輪換開,一個月拿走的就是近1.2萬元。”
記者所採訪的大眾、錦江、巴士、強生、海博等7家出租車公司的司機均反映,租金不僅應該降低,而且完全可行。現在上海不同出租車公司的每位司機每月交給出租車公司的“份錢”基本集中在4000至6000元之間,這個標準是根據3年前的車價、運營成本制定的。3年來,除了保險費有所增加外,養路費等其他規費大多降低了,車輛成本更是一降再降。3年前一輛普通型桑塔納價格在10多萬元,現在可以買一輛桑塔納3000型車。對於出租車公司來説,最大的投入就是車輛,而現在車輛成本降了,折舊費減少了,租金理應減少。“國際油價上漲了,許多企業的利潤受了影響,這很正常。都説是市場經濟了,為什麼出租車公司的利潤偏偏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位出租車司機對記者抱怨。
這種質疑不只是一城一地的聲音,根據報道反映,這可能是出租車行業的共同心聲。譬如在瀋陽,出租車司機們也建議政府對出租車公司憑藉壟斷地位單方面定價的現狀予以改變,制定政策,規範出租車公司的收費行為,以解決“公司要價猛于油價”的問題。
而深圳市率先降低出租車公司租金的做法,無疑向全國其他城市表明,出租車公司減租完全可行。據悉,為減輕油價上漲帶來的出租車司機負擔增加,深圳市政府要求從4月1日起,各出租車公司下調出租車月繳定額(月租),每月每車減少315元。去年8月,因油價上漲,深圳市政府已經要求各企業下調出租車月租。其中紅、黃色出租車下調500元,綠色出租車普通車下調250元、高檔車下調300元。深圳前後兩次降低月租有效衝抵了油價上漲給司機帶來的負擔。
“不要原料、能源一漲價,最終都讓消費者來獨自承擔成本,這不合理。”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青年教師分析説,“何況出租車還不同於其他消費品,論行業它是壟斷性的,競爭不充分,壟斷利潤高得很;論産品,在目前國內城市,它還不是奢侈消費品,是對現有公交系統的補充,具有某種‘半公共性’。”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基於出租車行業的特殊性,為油價上漲埋單的不能只是消費者一個方面,而應該是多方負擔:出租車公司“降一點”、公共財政“貼一點”、乘客“掏一點”。
此外,在上海,去年油價上漲後,出租車公司給每位司機每月補貼375元左右。而一旦運價上漲,這筆補貼可能會取消。不少人士質疑,這是不是在幫助出租車公司甩“包袱”?市場經濟中沒有只賺錢不擔風險的買賣,出租車公司為何偏偏游離于市場之外、獨享特權?一句話,與其提價不如減租——至少是減租與提價並重,不能只提價,所有負擔都讓消費者一方面來扛。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