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7日 14:01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王紅漫,有著“醫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後”兩頂帽子的北大女博士後,在歷時4年的“鄉村調查”裏,走遍了全國20個省區的100多個鄉鎮,深入1000多戶農家訪談。她的研究報告《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若干問題及政策建議》和專著《大國衛生之難》,引起了高層乃至公眾的關注。“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甚至媒體都不時引用她的一些調查數據和觀點。(《華東新聞》3月24)
三農問題向都來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王紅漫與她的課題組,通過實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破解三農問題,必須沉下身子做調查研究。中國的農村、農民、農村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用一個模式就能解決問題的。要想了解三農問題的真實情況,必須沉下身子做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王紅漫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很多藥品在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的實際價格在扣除報銷額度之後,仍然高於藥店的價格。“農民得到的實際補償可能等於零,甚至是負數,大大弱化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對農民的吸引力。”如果坐在書齋或辦公室裏,怎麼可能了解到這樣的情況?
啟示二:致力於研究或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做好吃苦的準備。王紅漫課題組的研究經費只有區區5萬元。為了節省經費,王紅漫到農村調查,哪怕是遠赴貴州、雲南,都沒乘過飛機,而是在火車的硬臥、硬座上,一路顛簸搖晃,再換乘汽車、拖拉機、馬車、驢車。有時,村裏人家住得很遠,走了一天的路,腳都癱軟了,但還是一家不少。很多時候,王紅漫和她的學生,在農民炕頭上一坐,在村頭幾位農民打撲克就著的小紙箱上,或是就地一蹲,膝蓋為桌,邊訪邊記。有年冬天,在四川農村調研,晚上找不到地方住,王紅漫只好帶著學生在空地上又蹦又跳,以此取暖熬過了一個晚上。
啟示三:親近農民是了解農村真實情況的捷徑。出身於哈爾濱書香門第的王紅漫,小到大都不熟悉農村。連她的母親在得知她擔任“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村衛生保障制度戰略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時,都擔心她能不能搞好這方面的調查。然而,兩封來信給出了答案。山東平邑退休基層幹部老張來信,自告奮勇要為王紅漫當“義務調查員”;而山東沂蒙老區署名“老共産黨員”的來信,直呼她為“紅漫女兒”。王紅漫很為自己被接受為“農民女兒”自豪。可見,只有親近農民、真心實意地替農民著想,才能贏得農民的尊重、理解、幫助和支持,才能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啟示四:涉農政策必須符合農村的實際。政策不符合實際,不能很好地指導工作,是時下政府部門常犯的毛病。王紅漫課題組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合作醫療中有關“大病”與“小病”的政策完全不同。農民眼中,大病與小病,又有自己的理解。王紅漫他們通過了解才明白,農民所説的“大病”,根本就沒列入國家政策中提到的幾種病。可見,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多從農民的角度、農村的實情出發,不能脫離農村和農民的實際。
目前,新農村建設已經開始提速。這項惠及億萬農民、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需要我們做的工作很多。王紅漫用她的實踐告訴我們: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扎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是做好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如果我們坐而論道,想當然地發號施令,那一定會在實踐中跌跟頭。(作者:丁仁能)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