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共同關注]與麻風病打交道的年輕人(2.28)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1日 12:23 來源:CCTV.com
    進入[共同關注]>>

  CCTV.com消息(共同關注):最近,一個特殊的人群再次為輿論所關注, 那就是生活在偏遠山區的麻風病人。而形成這一關注點的起因是兩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到廣東的一個麻風病比較集中的村落落戶,與麻風病人朝夕相處,為他們治病。這種在許多人看來很危險的疾病,難道他們就不怕嗎?他們在那裏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廣東省開平市玲瓏醫院是當地麻風病患者集中隔離治療和康復的地方,這裡群山環抱,偏遠寂靜,幾乎與世隔絕。

  今年60歲的張榮衛,是這個麻風病醫院的院長。2004年之前,張榮衛又是這裡唯一的一名醫生。

  目前,玲瓏新村裏仍居住著60多名麻風病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麻風病康復者。

  張榮衛(開平市玲瓏醫院 院長):做這個麻風醫生人家覺得很好怕的,受歧視的。

  張榮衛告訴記者,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疾病,它在人類歷史上至少已流行有三千多年之久了,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嚴重的可造成肢體畸形和殘疾。過去,麻風病人深受社會的歧視,病人一經發現,或被趕出境,或被趕到指定的偏僻荒野居住,甚至被活埋、燒死。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經過50多年的努力,麻風病已經成為可防可治的疾病。在上個世紀末,我國大約有90%的縣(市)就已經基本消滅了麻風病。但由於傳統意識和對麻風病知識缺乏了解,使許多人談麻色變,同時,從事麻風病防治的醫務人員也出現了越來越少的狀況。 對於地處偏遠並且以治療麻風病為主的玲瓏醫院來説,更是多年來無人問津。

  張榮衛:説實在話,現在的大學生,有一些人,一般來講,想到好單位去,想到掙錢比較多的單位去,這個玲瓏醫院一般人不想來。

  眼看自己馬上就快退休了,可村裏的那些麻風病人怎麼辦,誰來為他們治病?張榮衛心裏萬分焦急。

  2004年4月的一天,一陣久違的電話鈴聲在玲瓏醫院響起。這個電話讓張榮衛興奮不已。來電話的是一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情侶,電話裏他們表示正在聯絡和選擇工作單位。

  張榮衛:當時我在電話裏跟他説,你們學什麼專業的,那個男的説我是學中西醫結合的本科,學習皮膚病方面的,這樣講。我當時考慮,那你學過麻風專業沒有啊?他説,我們是學皮膚病的,其中也包括麻風病這一類,我就跟他説,你願意來我們單位工作嗎?

  2004年初,江蘇揚州大學皮膚病防治專業的董淑猛和江西中醫學院的徐娜兩人像所有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一樣,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正四處奔波。

  董淑猛(開平市玲瓏醫院 醫生):當時就是這麼想,我要去一個綜合性醫院,他們的總體設施也比較好,人員也比較豐富,就是科室之前的流動,互相交流起來,會診都比較方便,當時是這麼一個想法。

  當時,他們對工作單位的要求除了能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外,還另有一層考慮。

  徐娜(開平市玲瓏醫院 醫生):當時我們皮膚病專業雖然非常好找工作,但是有的單位,因為是女性,社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女性參加工作不久,馬上就懷孕,就休假,有的單位肯定不會接受,他就讓我先找,找固定的地方,他是男生而且這個專業比較好找一點,我們當時就是打算是要在一起的。

  董淑猛和徐娜通過網絡查到了一些醫院,其中有開平市玲瓏醫院,他們電話聯絡了張榮衛,説要過來看一看情況。求賢若渴的張榮衛異常激動,決定親自到車站去接他們。

  張榮衛:是第一次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才來要求到我們這個醫院來工作。並且是學麻風,學皮膚的,並且他的專業是中西醫結合,因為我很喜歡,因為醫生在這裡,即能看西醫,又能看中醫的醫生,正合我的意思。

  2004年4月6日,董淑猛和徐娜第一次趕到開平,坐上了張榮衛迎接他們的車。

  董淑猛:走了好久,越走越偏僻,那邊路上越走越偏僻,沒有人家,沒有比較大的建築什麼東西,然後進了村之後,這邊就是山區,我想這肯定不是我原來想象的那種,是遠離城市的。

  那天,董淑猛和徐娜一路顛簸來到了玲瓏醫院。現實的條件讓他們始料不及,除了擔心終日與麻風病人為伍,也意味著今後有可能要在這深山老林里落戶了。

  徐娜:因為像我們找工作同時也到其他醫院去看,像其他醫院的規模跟這個醫院的規模相比,反差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兒地段屬於山區,醫院建設方面都比較破舊,我們當時找工作肯定是沒有想象自己會到這兒來的,跟我們想象中那種差別太大了。

  董淑猛:徐娜就私下下跟我説,咱們走吧,説什麼時候走?我説不著急,隨便看一看沒問題,看一看是可以的。

  老院長張榮衛領著董淑猛和徐娜看望了生活在這裡的麻風病人,這些病人的狀況讓兩位年輕人皺起了眉頭。

  張榮衛:沾上了麻風桿菌,在鼻子裏面慢慢慢慢的侵犯了鼻子的組織,也得麻風病,得了麻風病以後,這個鼻子就會蹋下去。

  董淑猛:現在這個傳染這個具體的途徑也不是很明確,他們有好多教材上都用,可能通過飛沫傳染。

  雖然兩個年輕人被老院長的誠懇和執著所感動,但偏僻的窮山溝、落後的醫院設施,還有那些正處在傳染期裏的的麻風病人,想到這些,他們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

  考察結束後,在返回的火車上,徐娜收到了來自張榮衛的一條短信,這條短信至今還保留在老院長的手機裏。

  徐娜醫師:好兒女志在四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為黨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工作有苦有甜,還有美麗人生。

  張榮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一點兒擔心他們不會來,但是沒關係,只要聽進我説的話,就是説,你來我這個醫院做事也好,不來我這個醫院做事也好,但是你要記住我這幾句話,就是説從一個大城市畢業以後,你不管到哪個單位做事,就是要勤勤懇懇,做醫的有一個很好的醫德,工作上勤勤懇懇。

  從玲瓏醫院返回以後,兩個人一直忘不了老院長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忘不了麻風病患者的痛苦表情,兩個年輕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董淑猛:我想既然(麻風醫務工作者)人少,可能説也比較容易做出點成績吧,這個我當時也這麼想的,你既然説人少,這個也是一個行業,而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年輕人加入,説不定就更容易做出點成績來,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

  徐娜:但是對於麻風病本身來説,還有許多都沒有研究出來的,所以我們年輕人如果能夠做到這方面,那就很好了。

  經過幾天的思考,董淑猛和徐娜終於做出決定,接受張榮衛的邀請。

  2004年4月18日,董淑猛和徐娜帶著行李再次趕到廣東省開平市玲瓏醫院。

  董淑猛和徐娜是玲瓏醫院建成以來最為專業的醫生,也是珠江三角洲20年來唯一在麻風病人集中救治醫院工作的大學本科生。 想想這一點就覺得很不容易,您説哪個年輕人不想在大城市裏,條件好的單位工作。那自然,他們的父母也不會輕易就同意他們的決定的。於是這兩個年輕人又費了好大的勁勸説父母同意,並表達了要作出一番事業的決心。最後兩家的老人終於同意了。

  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對這兩位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來説,他們真的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兩個年輕人到玲瓏醫院上班的第一天,老院長就告訴他們,給麻風病人治療,除了用眼睛觀察外,有時還得用手直接觸摸病人潰爛的部位。在這一點上,董淑猛和徐娜經歷了一段心理恐懼期。

  徐娜:我們第一天工作的時候,心裏有一點點恐慌。

  董淑猛:因為在我們原來的記憶當中,這個病是非常可怕的,傳染性也比較強,而且導致的後果很嚴重,我們當時就這麼想。

  董淑猛和徐娜剛上班的那些日子,高度緊張情緒差點讓這兩個年輕人的精神崩潰,每天工作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衣服,甚至連床單、被罩也都要洗一遍,為此老院長沒少開導他們。

  張榮衛:跟他們談了很多很多,反正從人生道理上來講,怎麼做人,怎麼做醫生,作為我們玲瓏醫院,面對這些病人,我們就是為人民治病,為人民的健康工作,從我們這一代,這是用自己做例子給他們説。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年輕人被張榮衛的敬業精神所潛移默化,沒過多久,他們就很坦然地面對這一切了。

  記者:每次去醫院都得這樣?

  董淑猛:是,我們得更換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這是我們工作的必需的一個程序。

  記者:這個程序煩瑣嗎?除了這個還有什麼其它的?

  董淑猛:目前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我們就基本上這樣就可以了,有正常的防護,有了工作服的防護,和口罩和帽子的防護就可以了。

  從玲瓏醫院辦公區出來走大約一里地,就到了麻風病人集中治療和康復休養的地方,那裏是治療麻風病的隔離區,董淑猛和徐娜每天都要去這裡為病人們作檢查。

  董淑猛:我覺得需要改善他們的睡眠情況,這樣從精神上讓他放鬆這個壓力,確實是很重要的。

  徐娜:我見過他面部顏色。

  董淑猛:他壓力的確很大的,非常非常大。

  他們提到的是一位58歲的麻風病患者張恩源。老人家十幾歲的時候患上麻風病,由於當時治療不及時,沒過多久就被麻風病奪去了一條腿。

  1961年張恩源住進玲瓏醫院。這一住就是45年。張恩源説,他家裏還有1個兄弟和2個妹妹,但這些年來一直沒有來這裡看望過他,而他本人也沒有再回過家。

  在玲瓏醫院裏,像類似張恩源這樣經歷的病人有很多。

  徐娜:(廣東話)腳怎麼呢?看一下,好了好了,好多了。

  記者:現在會説廣東話了?

  徐娜:早上好,吃飯了 慢慢的(廣東話)

  董淑猛:特別簡單的,我們現在聽廣東話應該沒有問題,講廣東話可能會有一點困難。

  董淑猛:這個是由於麻風桿菌侵犯,當時可能沒有經過及時的治療,發生一個畸形。這裡有萎縮,一個畸形。這裡面有很深的潰瘍,現在經過治療以後,現在已經沒有多大的問題了。

  記者:你們現在摸這個感覺怕不怕呢?

  董淑猛:這個不怕,因為經過正規的臨床化療以後,我們查菌都是陰性,然後她是屬於一個康復者,在我們院進行修養,我們要對她進行長期的護理。

  看到董淑猛和徐娜鬆弛的神態,記者以為現在這裡不會有太大的傳染風險,但事實並非如此。

  董淑猛:這個你們往後去一點兒,這是我們院裏面的一個重病患者,離遠一點好不好?這個病人很特殊,他是陽性,所以説你們離遠一點兒,醫學的需要,好吧!

  董淑猛介紹説,由於怕把麻風病傳染給別人,這裡很多患者大都很自閉,不願與生人接觸。但是在玲瓏新村裏,麻風病患者卻願意和董淑猛和徐娜交流,言行舉止中透著親切。

  張恩源:他們有高度的文化,不擺架子,能夠和我們一道,在這個環境裏面這麼困難,幫我們看水電,道路 、設施。生活樣樣不便,他們能夠和我們在這裡共同的生活,所以這就是高尚的情操了。

  2004年的中秋節,玲瓏新村的麻風病患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聯歡活動,這是徐娜提議的,名字叫“玲瓏是我家”。2005年中秋,兩個人又和患者一起編制了好多大紅燈籠,讓玲瓏醫院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覺。今年春節,董淑猛和徐娜都沒有回家過年,他們包了餃子,送到了每個患者的面前。

  村民們説,現在董淑猛和徐娜不僅是玲瓏新村麻風病患者的醫生,而且成了玲瓏新村所有村民的親人。

  如今,董淑猛和徐娜來玲瓏醫院上班已經快兩年了,但除了雙方家長知道他們是在麻風醫院工作外,同學和朋友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董淑猛和徐娜説這是他們有意封鎖消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徐娜:主要是怕他們不理解,而且在這邊,待遇方面跟他們有的同學是不可比的,他們是不是把我們當做一個怪人來看啊?

  董淑猛:現在可能有一些人已經知道了,面上都會這麼説,我覺得佩服你啊,怎麼怎麼的,也有人,跟我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他就説,你到底為什麼要去,也問我,如果是面上的話,誰都會説,怎麼偉大,到基礎去,到艱苦地方去,面上的話,很多人都會這麼説,但是有關係比較好的,他就跟我實話實説,你到底為什麼來,是不是當時心情問題,或者説一激動,一不留神,或者就是説有什麼難言之隱,找不到工作,或者其他什麼原因。

  他們説,要想糾正一些人對麻風病的偏見和歧視,尤其讓人們理解他們投身麻風事業的舉動實在是太困難了。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先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董淑猛:我們當初選擇這個過程,就是蠻複雜的,但是最後決定了,既然來了,我們最起碼要把眼前的事做下來吧,對吧,説安於現狀,肯定不可能,最起碼想做出點事來

  徐娜:今後的路長,就靠我們兩個互相幫助,一起走過去,雖然這地方環境比較差,但只要我們兩個努力,可以把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玲瓏醫院院內有一棵芒果樹,它是在50年前建院時由第一批麻風工作者栽下的,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早春二月正是它開花的季節,整院子裏都能聞到它的芳香。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