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今天的《時空調查》繼續我們有關年俗的話題,今天我們要説的年俗是拜年。在説拜年之前,我們先一起來聽一段相聲:
相聲的主題反應過去拜年要磕頭。然後逗哏使計騙捧哏給他磕頭,讓人可以輕鬆入題。
相聲裏反映的內容儘管誇張,但過去人們拜年時尤其是給長輩拜年時確實有磕頭的習慣,我們這裡有兩張過去拜年的老照片來看一下。
短信拜年成為重要拜年方式
一張是給長輩拜年的,我們看到的是磕頭的情境;另一張是男性同輩之間的拜年,從相片裏看,同輩之間的拜年方式是作揖。這兩張照片是拍攝于清朝末年,時至今日,磕頭和作揖的拜年方式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但拜年的年俗卻並沒有消失,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拜年手段,可以説是傳統和新興的並存,登門拜年依然流行,電話、短信、網絡等科技手段也成為人們的新寵。那在這些拜年方式中,人們更看重哪些呢,我們來看一下
| |
您最看重下列哪種拜年方式:
登門拜年 55%
短信拜年 25%
電話拜年 13%
以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的方式拜年 5%
寄信或發賀年卡明信片 2%
從結果看,人們最看重的還是傳統的登門拜年的方式。那最看重的是不是就是人們更願意的採用的拜年方式呢?我們先來看一份參與度的調查:
| |
今年你都用下列哪種方式拜過年(多選)
短信拜年 95%
登門拜年 88%
電話拜年 87%
以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的方式拜年 63%
寄信或發賀年卡明信片 34%
從調查結果看,選擇通過短信拜年已經成為當前拜年的最主要的形式。當然,我們得出這樣的調查數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調查對象基本上都是手機用戶。其實從上一組數據中,我們還不能很清楚地看出與其他拜年方式相比,短信拜年的受歡迎程度,下面的這組數據可能更能説明短信拜年的普及程度。
| |
人均發短消息拜年44.54次
人均電話拜年9.48次
人均以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的方式拜年9.41次
人均寄信或發賀年卡明信片7.27次
人均登門拜年4.73次
這5種拜年方式的柱狀圖中,綠色部分表示沒有選擇此種拜年方式的人數。黃色部分代表選擇這種拜年方式的人數,這部分人群的選擇各種拜年方式的人均次數為:短信拜年人均近45次,遠遠排第一。而最被人們看重的登門拜年人均次數為4.73次。看來短信拜年的便捷確實是登門拜年所不及的。那每個人平均發這麼多拜年短信,內容都是些什麼?我們先來看幾條今年很流行的短信:
第一條是這樣的:上聯:為你苦,我你累,為你嘩嘩掉眼淚。下聯:為你癡,為你狂,為你框框撞大墻!橫批:關係崗崗的。
接下來一條:給您拜年了啦!在此送上本人最真摯的新春祝福!具體內容詳嘛。。。嘿嘿詳見其他祝福短信。
這樣的短信不知道你收到了多少,反正我收到了很多。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就是拜年短信的原創和轉發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今年很多媒體討論的話題,也是很多人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
短信批量發 拜年短信期待更真誠
從除夕到初一,拜年的手機短信幾乎不斷,打開一看,後邊來的隔三差五似曾相識,好不容易為收到這樣一條發自內心的短信而欣喜:我不想從網上下載那些雷同的祝福,也不願意把別人發給我的祝福轉發給你,我想一筆一劃寫下我的祝福,春節快樂,狗年吉祥!結果沒過多久,同樣的短信又收到了幾條。看來,技術進步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的傳遞感情變成了可以批量生産的産品。儘管有人認為批發拜年短信讓人們感到不是很真誠,但還有人持不同看法,我們聽一下這些不同的聲音:
雲南民族大學學生張曉翔:短信拜年,也是表達一種心意説。即便對方發來的是萬千如一的樣子,只要他發了,起碼證明對方還記著自己。
中科院計算所博士研究生何中軍:我看到的拜年短信,文采都相當的好,甚至有可能與唐詩宋詞相提並論。當然,也會有人重復的轉發,但是重復轉發率高的,無疑就是精品,我們不妨採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問題。有文采的話,咱也可以寫一個,讓全國人民轉發一下啊!;
可以看得出,對短信拜年,大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這種由短信拜年引發的爭論也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拜年方式,關鍵是我們的祝福需要更多一些真誠。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