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4日 15:22 來源:
據2月14日《三秦都市報》報道,商務部最新預計,2006年上半年國內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過於求的商品430種,佔71.7%;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種,佔28.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與2005年下半年相比,基本持平。
“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過渡已意味著商品供給會豐富起來,這應該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豐富的商品供給是前提與基礎。供過於求不是什麼危險的信號,相反,適度供過於求既是消費者的福祉,又是生産者在競爭中求發展的推動力。
人們不會忘記計劃經濟時代供小于求的困境,更不會淡忘計劃經濟時代商品經濟發展滯後的弊端。市場經濟刺激了商品生産,豐富了民眾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也是生産關係必須適應生産力發展需要的規律。
適度供過於求,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滿足了不同階層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市場公平交易的前提之一就是商品的可選擇性,有道是“貨比三家不吃虧”。緊缺商品或壟斷商品在消費過程中由不得你“討價還價”,要麼你消費,可能被動接受自己不認可的價格與服務;要麼你只能放棄消費。這一點眾多的消費者都領略過,有時被迫選擇吃虧消費。儘管有關部門在打擊“霸王條款”上有所貢獻,但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壟斷經營下消費公平的問題。要想消費公平、合理,適度的供過於求是一把“金鑰匙”,它能讓壟斷經營少一點“霸氣”,多一成誠意;它能讓消費趨於理性化、科學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適度供過於求是消費者的福祉。
適度的供過於求,迫使商品生産者積極主動參與市場競爭,從而營造了一個商品生産的競爭環境。沒有競爭就難有創新,沒有競爭就難有發展。營造一個競爭環境離不開同類商品的“比拼”,要想贏得市場的認可,惟有在競爭中創新與發展。眾所週知,市場經濟也是殘酷的,優勝劣汰是法則,市場不相信眼淚,只有在供過於求的條件下,生産者才更加考慮市場的佔有率,更加注重産品質量,更加注重服務質量,更加注重信譽與品牌。由此可見,不僅有利於商品生産企業的發展,也會提升消費檔次。
當然,供過於求要有一定的限度,而不應該是盲目的。這個度既要靠市場來調節,又要靠企業的科學預測。誰會成為贏家?就看誰能把握市場的脈搏,看誰在競爭中發展壯大。(作者:王旭東)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