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感人的故事為何姍姍來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1日 13:2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去年8月28日,23歲的女導遊文花枝與她的旅遊團隊遭遇一場特大交通事故。車禍造成6人遇難、14人重傷、8人輕傷。文花枝左腿9處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髖骨3處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腰部以下部位被卡在座位裏不能動彈。當營救人員想將坐在前排的文花枝搶救出來,她卻平靜地説:“我是導遊,後面都是我的遊客,請你們先救遊客。”由於耽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醫生不得不為文花枝施行左大腿截肢手術。(1月19日新華網)

  躲避災難是人的本能。但是,在危難時刻如何説和做,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性和修養。文花枝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自私、恐懼和慌亂。在等待救援的時候,數次昏迷的文花枝,只要一醒過來就忍著痛苦不斷給遊客們鼓氣,提醒他們不要睡過去,一定要堅持活著回去。她的鎮定、勇敢以及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的精神,都讓人感動不已、唏噓不止。捫心自問一下,在那種險境面前,我們到底有多少人能像文花枝那樣説和做?剎那間的選擇,其實正是文花枝長期品行修養的昇華。這樣一個置生死於度外的好姑娘,無疑值得我們學習、褒揚和歌頌。讓人想不通的是,為什麼5個月之後文花枝的事跡才廣為人知?是什麼原因使文花枝的感人事跡姍姍來遲了?是記者認為那只是剎那間事,沒有新聞價值,因而沒有大張旗鼓地予以報道,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其實,在新華社之前,當地也有一些媒體對文花枝的事跡做過報道,而真正使報道形成聲勢的,還是在新華社等中央媒體記者的報道之後。筆者上網檢索時發現,大量的轉載都發生在2005年11月~2006年1月之間。這種現象十分耐人尋味和反思。從新聞的角度看,5個月前的事現在才來報道,時效性顯然大打折扣。此前新聞媒體為什麼對文花枝的事跡不能形成密集報道?現在又為什麼要爭相報道?

  筆者以為,透過文花枝事跡報道這一個例,我們還可以發現在宣傳報道工作中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北方的腐敗事件,常常在南方的媒體上出現,本地人反而不知詳情;轟動全國的負面新聞,本地媒體上卻找不到只言片語;很多模範人物生前大多默默無聞,只是在逝世之後,才極其哀榮;一些媒體從業人員,整天只知為領導道歌功頌德,凡是領導的講話一定重要,凡是年終總結報道一定取得很大成績,凡是規模較大的會議一定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等等;更有甚者,少數媒體記者坐在家裏閉門造車,杜撰些克裏空式的消息。

  我們常説,新聞宣傳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一些媒體怎麼做得那麼差?一些媒體何時才能終結唯上、媚俗的壞毛病?(丁仁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