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0日 12: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延安11月20日電(記者 劉書云) 過去一到冬天就躺在南墻根“曬暖暖”的陜北安塞農民,如今為了讓自己的大棚菜“曬暖暖”,不斷“追”著太陽跑,慢慢地就把大棚菜種上了山坡坡。
安塞腰鼓打出了陜北漢子的滿懷豪情,安塞剪紙剪出了陜北女子的手巧心靈。但長期以來,安塞農民卻守著黃土地,過著廣種薄收的苦日子。直到1992年,沿河灣鎮侯溝門村村委會主任楊豐岐在鄉親們充滿狐疑的眼神裏種下半畝大棚菜,這一切才開始有了改變。
這年10月,在縣上支持下,楊豐岐貸款6800元在充滿陽光的川地建起第一座蔬菜大棚。小黃瓜秧在暖洋洋的大棚里長得很歡。來年正月初六,楊豐岐用自行車馱著鮮翠欲滴的黃瓜來到延安街頭,在濃郁的節日氣氛中將它們兌換成5000多元人民幣。楊豐岐就此將安塞農民的生活帶入一個新里程。
很快,全縣農民掀起建蔬菜大棚的熱潮。沿河川道裏太陽能照著的地裏、甚至農家小庭院裏都種起了大棚菜。這時,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又將菜農的目光引到山坡上。細心的縣委書記馮毅調研發現,安塞當地年平均日照時數有2600個小時,日照天數佔一多半。“一些地方冬天霧大得連飛機都落不下,可我們這裡卻是冬寒日暖。而山坡上背風向陽的地方每天比川道還能多曬1小時。”馮毅説,“把這些巨大的先天優勢利用好同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一發現讓菜農心花怒放,早已把陽光當寶貝的菜農開始“追”起太陽來。為讓蔬菜多享受1小時陽光,他們把大棚建到了山坡上。
菜農心裏有本賬:一畝大棚菜的産值相當於30畝大田農作物的産值,即穩産又好銷。何樂而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幾位專家則在實地考察後這樣評價菜農“追太陽”的創舉:安塞為全國山區發展日光溫室種植業探索出了一條希望之路。
為方便菜農“追太陽”,縣上是“鋪路”又“搭橋”。在扶貧款投放上向棚栽戶傾斜,種植戶按每棚4800元至5000元給予貸款扶持;採取“效益風險金”辦法幫助農民規避風險;設立40萬元大獎,對蔬菜生産和營銷先進戶給予獎勵;還投資1000萬元建成融新品種試驗、科技示範培訓、工廠化育苗為一體的高科技示範園。
如今,楊豐岐所在的侯溝門村已建起400多座蔬菜大棚,全村去年僅大棚菜一項産值就達28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240元。而有著3萬多農戶的安塞縣目前已累計發展3萬多座蔬菜大棚。銷售旺季,縣裏一天就有10多萬公斤西紅柿上市。縣蔬菜局的統計數字表明,全縣僅棚栽業一項就可實現年銷售收入上億元。菜農“追”著太陽奔向小康。
責編: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