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2003年8月剛投鉅資建成的世紀廣場,因領導認為標準還不夠高,在今年10月中旬又扒掉地面彩磚重新建設,其新建總投資達1500萬元。當地群眾説,作為一個人口不到19萬的縣級市,這種做法實在是勞民傷財。(11月7日新民晚報)
如果説人口不到19萬的玉門市該不該斥鉅資建造佔地7萬平方米的廣場已令人存疑,那麼現在這個號稱“世紀”的廣場如此短命就更讓人吃驚,而如此短命的原因又因為是領導認為標準還不高。而為了“達標”,這一回又要砸進去1500萬元。作為西部的一個小城,玉門2004年的財政收入僅為1.4億元,然而一個廣場的扒掉重來,就要耗去玉門全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多。敢把納稅人的錢不當錢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竟然是玉門市領導的“手筆”大呢還是膽子大?
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自然不是玉門市這個短命的世紀廣場一家;近些年來,“形象工程”在一些地方反復演繹著“一年勞民傷財,十年傷筋動骨”的怪圈,弄得一方地面山窮水盡、民不聊生。如果説這條來自玉門的消息還有什麼新聞意義的話,那麼恰是告訴人們,即使在“形象工程”已經臭名遠揚的今天,有的地方仍在“頂風而上”。這種“頂風而上”往往打著“為民”、“發展”的旗號。然而老百姓卻不買這個賬,他們一針見血地説,要是折騰的是官員自己的錢,他們還會這糟蹋嗎?這話很簡單,卻又很深刻。
其實,正因為折騰的是公共財政,一些官員才會一拍腦袋就“大幹快上”,腦袋一拍又“推倒重來”,能嘩眾取寵就沽名釣譽、邀功激賞,萬一搞砸了就以“繳學費”一言以蔽之。看清了這個關節,就能明白為什麼總有那麼一些官員對“形象工程”戀戀不捨,懷著一個“聞著雖臭,吃著卻香”的“臭豆腐情結”。看來,要指望這些官員自己扔掉這個“臭豆腐情結”,也很難。否則又怎麼解釋,為什麼拍腦袋拍了這麼些年了,到今天還是在拍腦袋?
存在決定意識。官員的這個“臭豆腐情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娘肚子裏帶出來的,而是由某些“存在”決定的“意識”。因此,要真正杜絕“形象工程”,就須對那個“存在”釜底抽薪。説白了,就是要讓熱衷於搞“形象工程”的人不僅不能從“形象工程”中得到好處,而且更要為之付出代價——沽名釣譽的成本高到了不但邀不了功激不了賞,相反要身敗名裂,那麼恐怕誰逼著他搞他也不會搞了。這個 “成本”就叫問責制——但問題是問責制的雷聲一直隆隆在響,雨點什麼時候下來呢? (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