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百姓故事):
時隔不久,美國漂流隊也在葉巴險灘翻船遇險,雖無人員傷亡,但美國隊做出了放棄這次長江漂流的決定。馮春和隊員們並沒有因為美國隊的退出而改變,他們決定暫時放棄葉巴險灘,繼續向前漂流。
姚堯(四川電視臺記者):美國人撤漂了,然後我們全程漂完了自己母親河,可以找到很多的做文章的賣點,當時大家也是在用這種方式,用這種思路來完成他們全部漂流,它是必然的,不是這件事,就是另外一件事.剛好這件事就是最能夠承載,這個事情最能夠承載,最容易承載,當時中國民眾的這種情緒.
讓馮春和隊員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這一行為,不僅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而且也激發了整個民族的愛國熱情。以民族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報道鋪天蓋地地出現在各種媒體中。
1986年報道,這不是一葉隨波逐流的扁舟,這不是一群孤立無援的青年.在他們身後有一股比長江更為悠遠,比金沙江更為頑強的力量做後盾.漂流隊在葉巴灘翻船失事後,數以千計的群眾來信來電,向漂流隊表示鼓勵慰問,中央和省地領導也親自過問,幫助漂流隊解決具體困難.
馮春: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到了虎跳峽了,虎跳峽它全長是十六公里,落差很大.那個時候我們漂流虎跳峽的時候,確實用常規的這種排漿是漂不過去,後來我們就採用了密封船.
在已經出現的事故中,有一半隊員是在密封船遇難的。在密封船內人無法知道外面的情況,也無法控制方向,只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面對被世界探險組織公認的漂不過去的虎跳峽,長漂隊員們只能採取密封船的辦法。隊員們都明白,這一漂將是九死一生。
楊欣(原長漂隊員):大家都是爭嘛,就是讓我上,讓我上,沒有一個人退卻.大家都在舉手
當最後點到名讓我漂的時候,我感覺到我的心跳,可能在爭取的時候的心跳是七十次,有可能一下點到名的時候,突然一下狂跳到一百五六十次,那種狂跳的話就是一種感覺到死亡似乎在一下在向自己招手,你感覺在走向一個無底的深淵,這種出來的幾率已經很小很小了.
楊欣,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隊員之一,當年23歲的他被選中乘密封船衝擊虎跳峽中最險惡的下虎跳。
在馮春的記憶裏,1986年7月19日這是一個悲壯的時刻,在萬人的矚目下,楊欣、王言等幾位年輕的長漂隊員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密封船。
虎跳峽,落差有200米,江面最窄處只有30米,是世界上以驚險著稱的大峽谷之一。在半個多小時驚心動魄的時刻後,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的隊員們終於漂過了被世界探險組織公認為漂不過去的虎跳峽。
姚堯:現在回過頭來看呢,很多地方是是有失考慮,但是你不得已,你作為當時來講,你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是很多的情況下,實際上到了中期以後,它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就是説這個長漂你不能停下來,你不把它漂完,你肯定就是國人所不容.已經是到了那麼一種程度,它承載著太多的民族的情緒和關注,所以你是欲罷不能,你就是死你也得衝過去.
其實年參加長漂的隊員們,都是生活中極為普通的和平凡的人物,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對希望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探尋。當他們懷著長江只能是中國人自己先漂,這一簡單和樸素的目的,踏上長江源頭的時候,他們不會,也不可能退卻,做出第二種選擇。他們崇拜英雄,但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渴望崇高,但也沒有想到,他們以自己的激情和血性感染著億萬民眾。在成功地漂過虎跳峽之後,中國隊為了實現當初一寸不落,全程漂流長江的諾言,又分成兩路,一路繼續向前,另一路補漂曾經受阻的葉巴險灘。就在葉巴險灘的補漂中,又有三位年輕的隊員遇難了。後來人們發現了長漂隊員楊前明在遇難前一天給家人寫的信,在信中他這樣寫道:我也曾想過發生意外的可能,但這種事應該有獻身精神,為的是幹一件對我們民族有意的事而感到坦然。
1986年11月25日,長漂隊員們終於到達了萬里長江的入海口——東海。完成了中國人首漂長江的壯舉,也用生命的代價實現了他們當初的諾言。
1986年的長漂以其悲壯色彩成為了整整一個民族的事件。當年參加長漂的共有五十多名隊員,其中有十人遇難,長漂結束後,倖存者們又回到了他們現實的生活中,過著極其平凡和普通的日子。
而長漂改變了馮春的命運,之後他選擇了漂流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馮春説,在漂流中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力量,同時作為一名長漂的倖存者,他還要了卻長漂隊員們當年的心願。
長漂結束後,馮春把漂流作為了自己生活的方式。如今他的漂流里程已經近萬公里,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長的人之一。18年過去了,他依然忘不了當年參加長漂的隊友們。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