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1日 13:55 來源:
據北京晚報報道,週末記者在一家普通中餐館撞見了這樣的情景——“客人們酒足飯飽地離開了餐館,剩下滿桌的菜肴被服務員倒進了泔水桶”,而服務員在面對記者心疼的眼神時卻不以為然地説:“這有啥稀奇的,大部分餐館都是這樣”。
“大部分餐館都是這樣”,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卻向我們展示了今天社會中的一大不和諧之音——很大一部分國人的奢侈浪費之社會習氣依然沒有改變,許多人是依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不是以科學節約的態度來對待社會資源。報道中指出,據業內比較保守的估計,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館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飯菜。有人以此推算,全國30余省(自治區、直轄市)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元!吃得越多浪費越多,如此狀況不改變,我們又何以真正建設節約型社會?要知道,“每月兩億元倒進泔水桶”,對我們的社會來説可是一個不小的“可持續”性經濟損失和資源耗費。社會應該深刻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不要為了自己想吃好喝好而忽視了節約、忽視了節約精神的社會作用而造成無可挽回的資源浪費、造成實質意義上的腐敗,也不要看到小的浪費就不去制止或勸止。一個懂得吃的民族,更應該是一個在吃喝上懂得節約、厲行節約的民族,是一個不最終陷於自我腐敗境地的民族!
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説,我們已經是走到了珍惜資源、厲行節約的時代,國家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非常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是基於對國情和民生的長遠考慮和決策,是基於要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環保,是基於緩解資源瓶頸對經濟發展制約、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基於對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如果今天不節約,我們的明天會怎樣?如果明天不節約,我們的子孫後代會怎樣?結果是可以預見的!——那只能導致社會發展最終受制,穩定因素喪失,難以前進,人民的社會生活水平難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反而出現不斷下降的趨勢。而如果我們要節約,又該如何節約?從大的方面説,需要在國家的正確決策和科學指導下,全社會逐步形成節約型的社會風氣和國民精神,讓“厲行節約,消滅浪費”的理念逐步融入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讓實踐檢驗我們的節約行為,專家指出,我們應當形成四個正確的認識,即“第一,正確認識生産與節約的互為性。第二,正確認識消費與節約的統一性。第三,正確認識循環經濟與節約的關聯性。第四,正確認識做事與節約的辯證性”;從小的方面來説,就是要懂得珍惜,懂得一切其實都是來之不易的,從珍惜的正確角度出發做好自身及周邊範圍的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棵菜,其實都是我們的生活之所依賴,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我們又何以度日?
“粒谷粒米,肚饑難抵”,這句來自我家鄉的俗語已經充分説明了節約的重要性,而一切節約,貴在珍惜!國人惟有深刻認識到“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真理,以珍惜之情來對待我們的勞動、來對待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來對待我們這個社會的各種資源,一切才有真正可能!(廣仔一—中國人要爭氣!)
責編:李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