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7日 18:15 來源:
山東省利津縣有位以撿破爛為生的青年農民,名叫李俊民,8年來先後收留過數百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他沒有萬貫家財,他創辦的“愛心家園”只能依靠自己的經營收入和部分流浪漢的勞動收入勉強維持。對此,有的人懷疑他只是把這些流浪漢當成牟利的工具,縣裏一些官方人士委婉地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因為李俊民利用流浪人員牟利了,所以他的行為便不再是單純的獻愛心之舉(7月27日《北京娛樂信報》)。
靠著良知支撐起來的“愛心家園”,卻遭到了包括當地官員在內的部分人質疑,讓人備感詫異的同時,想這可能是因為李俊民還要求流浪人員參與勞動獲得收入,從而使得收留流浪人員的義舉蒙上了一絲利益的陰影,所以,當地民政部門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其一是假設了李俊民組織流浪漢勞動牟利,這種僅僅建立在道聽途説和非理性分析基礎上的假設,冠冕堂皇地成了他們不願作為的一個把柄。
這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我們的社會救助機制是否已經到了非得改善的地步。既然我們有了政府救助機制方面的規定,即“縣級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就應依法對流浪人員予以救助。然而,這並不能在更大範圍內救助那些流浪在農村的乞討人員,於是救助機制在法律以及現實中都處在了真空地段。要彌補這個空白,使救助機制把農村也覆蓋進去,建立一套民間救助體系予以補充就顯得非常迫切。
其實,民間救助體系的建立又不僅僅是缺乏法律上的支持,還需要社會公眾能夠多給它一些讚揚的聲音。因為缺少法律上的基礎,可以通過立法的途徑、廣泛徵求民意,對民間救助方式予以規範和引導,使得它能夠服務流浪者,以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而公眾對民間救助體系的冷漠和質疑,則很可能會讓本來就艱辛的民間救助力量遭到致命的打擊,這對施救者來説不啻于青天霹靂。
現在李俊民創辦“愛心家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部分人片面地以為只有無償的救助,李俊民才算得上“慈善家”甚至“聖人”,否則就是心懷不軌,想依靠榨取流浪者的血汗,來飽私人腰包之需,質疑如潮水般擁來。而縣政府連城市救助站都沒有的情況下,對待民間救助力量在褒和貶上徘徊不定,在支持與否上畏首畏尾,甚至還有“一些官員”公然表示懷疑,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和齒冷有加。
美國著名女記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説過,“與其咒罵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燭”。講的就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去強調或詛咒黑暗,卻忽視了去消滅黑暗的努力,否則只能處於並長期處於黑暗中。那麼,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以一顆虔誠的心態,來對待李俊民創辦的“愛心家園”,多給他一些掌聲和鼓勵,燃起一支愛心的明燭——在完善政府救助機制的同時,去推進民間救助體系的建立,讓“愛心家園”在一片和諧的氛圍中得以健康的成長,而非動輒就潑冷水、非要讓它猝死而後快,或許我們會看到另外一翻景象,即在愛心家園裏流浪者獲得了相應的人文關懷,或者與自己的親人得以團聚。(耿紅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