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資源枯竭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礦依法公告關閉破産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8日 22:37)

  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炳坤、王振宏)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阜新礦業集團海州露天煤礦,由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8日依法公告關閉破産。這是近年來我國關閉的最大一家資源枯竭的露天煤礦。

  這座露天煤礦從1953年7月到2003年底,共生産煤炭2.1億噸。但由於多年來的超強度開採,煤炭可採儲量如今僅剩87萬噸,進入了殘採期。海州露天礦破産清算組常務副組長李強説,關閉破産是不得已的,又是必須做的。

  在新中國建設的最初年代,主要是依靠資源開發而實現經濟起步,很多依託礦産資源建設起來的城市和企業支撐起國家經濟的脊梁。這些"因礦而興、因礦而富"的城市,如今隨著礦産資源的日益枯竭,逐步衰落。

  據統計,我國現有資源型城市118座,佔全國城市總數的18%,全國約有400多座礦山已經或將要閉坑,約有50多座礦城資源處於衰減狀態。資源枯竭型城市和企業如何轉型與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考驗。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積極推進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經濟的轉型,加快解決資源枯竭礦山關閉、職工安置等緊迫問題,抓緊開發接續産業被列為重要內容。

  阜新礦業集團副總經濟師、海州露天礦破産清算組常務副組長李強説,海州礦在2002年就被列為了國家支持的執行政策性破産的企業之一。這種政策性破産就是國家出臺優惠政策,對資源枯竭的礦山企業實施關閉破産,妥善解決職工群眾的安置和企業減輕負擔問題。這次海州關閉破産涉及職工1.01萬人,將獲得政府支付的人均2萬元左右的補償費用,同時由政府和企業負責安置再就業工作。而國家為海州礦關閉而支付的全部成本達8.6億元。

  阜新礦業集團公司企業破産辦公室主任張曉江介紹説,海州礦關閉以後,職工的去向將分為4個方向,一是部分機構人員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一批,二是通過利用剩餘資産重組新的企業安置一批,三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就業崗位安置一批,四是開發新的煤田轉移一批。

  張曉江説,不同於以往關閉資源枯竭型企業單純依靠社會安置職工就業的做法,海州礦的關閉探索了一個新的方式,就是從技術、裝備到採掘,成建制地將礦工安排到內蒙古自治區白音華地區開發新的煤礦。

  據了解,內蒙古白音華地區露天煤礦面積達520平方公里,共分為4個礦區,僅海州礦即將開採的4號礦區佔地40平方公里,儲量接近20億噸。目前,阜煤集團與內蒙古方面簽訂了協議,預計首批將有2000多人前往。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