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用文明告別“白癡”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9日 15:24)
11月18日《南方都市報》報道,近日舉行的2004年粵港澳臺弱智人士康復服務研討會透露,廣東省殘聯將於明年底前創辦全國首個省級智力殘疾評定中心,以統一標準鑒定弱智並提供科學服務。在新的智力殘疾評定標準裏,“白癡”“殘廢”等詞彙到將徹底被拋棄,取而代之的將是智力異常、社會活動異常等中性詞。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看了這個消息,一股文明的新意撲面而來。也許有人會説,“偶爾無心的傷害,全都為了愛”。為了描述殘疾狀態,用幾個詞算不什麼啊,又不是故意的。但文明應該隨著時代而進步。早在1984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正式成立之際,為了體現真正的人道主義,身為殘聯主席的鄧樸方和幾位同仁決意革除當時社會對殘疾人的稱呼——殘廢人。他們認為,從國外的荷馬到中國的孫臏、司馬遷乃至現代的阿炳,那些在人類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名人,怎能説他們是“廢人”呢?最後他們決定客觀地稱這個群體為“殘疾人”。
時光荏苒,“殘廢”一詞並沒有“廢”掉,類似的帶歧視性的詞也安然地蟄伏在許多法規和規定裏,印進了成千上萬張表格。是成千上萬隻眼睛麻木,還是成千上萬的心靈漠然?有多少人,至今還沒有領悟鄧樸方們當年的用心良苦?若把對殘疾人的用詞文明程度作為一個指標,我們是否越過了二十年前?
廣東省殘聯將“白癡”等詞驅逐出相關規定,為這個社會文明對待殘疾人建立了一個句讀。然而,“殘疾人”這個詞也並不是終點。近鄰日本,同樣的儒家文化血脈,早已不再使用歧視性的字眼對待殘疾人。今年9月日本《産經新聞》的一則報道説,日本老年人中患“癡呆症”的人很多(日本是個日益老齡化的國家),日本厚生省認為,“癡呆”二字帶有侮辱的意思,對老人有欠尊敬和愛護,因此一直在推動更改這一病名稱呼。該省決定在自己的網頁上推出6個替代病名(認知症、認知障礙、遺忘症、記憶症、記憶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綜合徵),讓大家選擇。
相對日本有關部門的積極做法,我們社會又做了多少相關的工作?一方面,幾乎所有國人從小就陶醉於課本上的“五千年文明”這樣的宏大詩篇,搖頭晃腦,另一方面生活中對殘疾人用語苛刻,多年不變。在億萬人關注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大叔等以小品諷刺不文明現象的人,也堂而皇之“殘廢”、“殘廢”用得歡,笑聲如潮中的人們竟不覺得有絲毫詫異。難道不是一種罪過?
還好,廣東殘聯做了一點工作,可下一棒誰來接?我們這個社會,誰會做得更多、哪個組織部門會做得更好?在全社會都在為追逐經濟利益吶喊、甚至尖叫的時代,還有幾許人記得關心已嚴重邊緣化的殘疾群體,哪怕僅僅給予溫情的一瞥?(網友:高志國)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