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三問質疑“人體標本”展 是科普還是牟利?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8日 13:43)

  北京晨報消息:今天開展的塑化人體標本展,展前已引起軒然大波。在傳統觀念中一直非常敏感、只有醫學界能詳細了解的人的屍體即將展現在京城的男女老少面前。雖然主辦者著重表示展覽是為了科普,可聯絡到目前醫學院教學用屍體的嚴重缺乏、該展覽50元的高價門票以及展出方一直秘而不宣的屍體來源,記者還是對此産生了質疑。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疑點一:50元票價是否太高?

  觀點:運作模式“疑似”商業行為。

  建議:“刺激”宣傳畫進地鐵讓人不舒服。

  這次名為“人體世界”的科普展覽被稱為“國內首次大規模專題展出”,其承辦單位有兩個——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與北京中海尚達廣告有限公司。由於廣告公司的介入,展覽在宣傳方面非常高調,包括展覽正式開幕之前的新聞發佈會、大量的戶外廣告投放、宣傳頁的製作等,顯示出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

  該展覽的大型廣告在開展之前就已經在許多地鐵站裏出現,搶先一步刺激著人們的眼球。畫上是一具被剝了皮的人體標本手托自己的皮囊昂首站立。記者注意到,大多數乘客表示難以接受,“地鐵裏挂這樣的廣告看著實在不舒服。”

  而此次科普展覽為50元一張的高價門票也引出不少非議。針對這一點,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隋鴻錦教授表示:“雖然我們展覽是收費的,但我們並不是商業行為,收費只是為了更好地把展覽辦下去。我們做這個展覽,主要的目的是讓人們更充分地認識人體,更科學地對待生死。”儘管隋鴻錦教授這樣説,但前期宣傳、門票收入、全國巡展的計劃還是讓很多人把這次展覽與商業行為聯絡在一起。

  疑點二:人體標本展該公開嗎?

  觀點:展出的對象應該有所限制。

  建議:目前醫學教學屍源缺乏,應先滿足醫療需要。

  此次展覽也引起醫學界、倫理學界許多相關人士的關注。人體標本有沒有必要向公眾展出是討論最多的問題。

  隋鴻錦教授表示:“以這種形式直觀地展示人體形態,這對於普通人了解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雖然社會上一直有爭議,但我們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領先於社會意識的進步,這種爭議也是正常的。我們展示的是人體的美,是完整的、沒有創造地表現人體。因此可以説,我們的展覽是以尊重屍體為基礎的。”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出的對象沒有限制,幾歲的孩子也可以參觀。問題是,幾歲的孩子也要如此普及科學知識嗎?同樣從事解剖學研究,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形態學辦公室主任胡老師表示,在目前醫學界教學用屍體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先滿足醫療需要,至於公眾展出,“必要性不是太大”。

  疑點三:參展屍體來源合法嗎?

  觀點:如果其生前或其親屬未表明可公開展覽,如此展出就是不道德的。

  建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遺體捐贈程序。

  此次參展的屍體標本到底從何而來?此前一些媒體在報道“大連屍體工廠”時一直追問的這個重要問題,此次仍然沒有得到明確回答。在記者的追問下,隋鴻錦教授並沒有具體説明標本的來源,他只是表示,“這些標本都是我們從正規途徑獲得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倫理學的陳少峰教授認為,不管是捐贈屍體,還是無主屍體,如果其生前或是其親屬沒有明確表明可以用作公開展覽,任何人使其公開展覽都是不道德的。如果這樣做,我們稱之為濫用了人們的公益心。“如果是醫學院這樣把捐贈用於醫學的屍體提供給展覽方,那麼就是醫學院的責任。”

  “如果捐獻遺體者的親屬得知屍體這樣向公眾展出,在情感上很可能會接受不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同樣從事解剖工作的江老師説,“我們常常接觸捐獻者,他們對我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以後會怎麼使用遺體。大多數的捐獻者都表示,希望把遺體用於教學和科研。”

  但是,同樣困擾業內人士的一個問題是,儘管捐獻者並不願意把遺體用作“商業展出”,問題在於,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之後,“根本無法分辨是哪具屍體”。這就是説,即使是違背了捐獻者的意願,也沒有人會知道。

  針對目前的情況,陳少峰教授認為,現在最關鍵的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遺體捐贈程序,用法律來保護捐獻者的意願不被他人違背,也盡可能地從程序上讓捐贈者親屬了解屍體的用途。“比如説,‘標本法’的制定,可以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新聞鏈結

  人體標本這樣製成

  哈根斯大連公司有一個研發中心以及固定、解剖、鋸切、脫水、脫脂、定型硬化6個標本製作車間。

  解剖和定型硬化兩個車間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進入解剖車間時,一溜兒排開的20余張解剖臺。解剖是人體塑化標本製作的重要環節,所有的人體塑化標本都必須以遺體為基礎“原料”,解剖後再經過脫水、脫脂、定型硬化等一系列環節,屍體就成了一具完整的人體標本,絕非一些媒體所説的“人造”,更不是某媒體所説的“塑料”製品。

  解剖人員一言不發,聚光燈打在屍體的某個器官上,令人觸目驚心。一個老人正在解剖臺前用電鋸切割開一具遺體的頭蓋骨。這裡的解剖技術人員幾乎全部畢業于國內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系。

  在位於地下室的固化車間,七八具各種造型的人體標本被鋼絲牽拉著,正在進行最後的定型硬化工作。運到定型硬化車間的標本已經進行完了最關鍵的多聚物滲透程序,這裡要做的就是對標本進行造型設計。

  車間里正在設計的標本造型是為下一次美洲展做準備的,已經有三四具初具形態。(記者 代小琳)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