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問題調查之二:農民工的孩子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4日 14:39)
CCTV.com消息(共同關注):目前我國流動兒童約2000萬,其中失輟學兒童約200萬,佔全部流動兒童的9.3%。僅北京就有20萬民工子弟,他們在隨父母的顛沛流離中,面對著種種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受教育機會,而這又直接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發展。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高飛躍六年前從河南老家來到北京。飛躍的父母是賣烤紅薯的,由於家庭貧困,11歲的飛躍直到去年才去上學,年齡太大的原因,連一二年級都未上過的飛躍只好從三年級上起,而在同一年齡,城裏的孩子應該都已經上到5年級了。飛躍就讀的學校是張北希望小學,這是一所民工子弟學校。這裡收費較公立學低。
像張北希望小學這樣的民工子弟學校,在北京有100多所。雖然市政府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對流動兒童的教育應以地方公辦學校為主,但是民工子弟學校卻以其特有的優勢,依然深受民工及其子女的歡迎。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即使公辦學校的學費降到和民工子弟學校同樣的水平,很多民工子女仍然不願意到公辦學校上學。原因是他們與北京當地的同齡孩子之間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心理鴻溝,他們覺得北京的小孩不能接納他們,有時還會無故招來北京孩子的罵,他們甚至説不願意做北京小孩。
不願意做北京的孩子,但是卻喜歡北京,飛躍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北京不僅有高樓大廈、汽車和霓虹燈,而且北京也給了像他這樣的民工子弟許許多多的夢想,他的一個夢想就是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大學生。
飛躍並不知道,如果想上大學,他就必須在上初中時,離開他喜歡的北京,因為按照現行的戶籍制度和高考政策,民工子弟必須回到原籍去上高中和考大學。目前正在上初三的彭延福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不是北京的孩子,但是卻長期生活在北京,而長期生活在北京之後,卻又不得不回到家鄉去上高中和考大學,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民工子弟們所面臨的無奈。客觀地説,在眾多的民工子弟當中,最終能夠考取大學而重新回到北京的並不佔多數,但是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否能夠考取大學,這些民工子弟大多今後不願意離開北京。
談到這像飛躍這樣的孩子的未來,張北希望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潘承鏵説,他們的整體素質水平還是和公立學校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和他們競爭也是有一定的困難,畢竟考上大學或者有一個很好的技術這是少數,有更多的孩子我也不知道他們將怎樣去做,是繼續走他們父母的老路,收廢品、賣菜。他們長大以後怎麼很好地步入社會啊,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
像飛躍這樣的民工子弟,放學之後,大多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雖然他們生活在北京這個大都市裏已經很多年,但是家庭的貧困和生活的顛沛流離,使他們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艱辛和不平等的目光,他們沒有歸屬感,也始終無法融入這個繁華的都市,他們將來的路該怎樣走,還是一個未知。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