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一段明長城被截3段 客車借道穿行無阻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1日 09:54)
新華網銀川2月11日電 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橫山村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明長城近日被人為破壞,“斷腰”處成了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到寧夏銀川市的“便道”,每天過往車輛近百輛。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這段長城原本保存得較為完好,綿延數百里,墻體高和基寬都近10米,墻體以土夯成,城墻每段拐彎處各有墩臺一座。春節期間,一些過往車輛為了“求近”“方便”,竟將這段長城中間挖了兩個大豁口充當“便道”,將長城分成了三截,最小的豁口寬約3米,最大的一處豁口寬約5米,無論是小轎車還是大型客車均能通過。9日上午記者在此處觀察不到半小時,就有十幾輛大小汽車通過。
據靈武文管所所長劉宏安介紹,從戰國時期到秦、漢、隋、明朝,寧夏都修築過長城,總長度達到1500公里。因此,寧夏又有“長城博物館”的美譽。被毀的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據《弘治寧夏新志》載,這段長城自黃河嘴起至花馬池止,長近200公里。以後由於傾坍毀壞,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改築“深溝高壘”,自靈武橫城起至花馬池止,長180公里。
劉宏安説,9日下午,我們已將豁口堵住,公安部門正在對此事件進行調查。這些年,由於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寧夏長城這個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損壞嚴重,希望有關部門對此予以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長城的意識,將人為破壞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點。(記者武勇)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