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過年過節:防迷信 倡科普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7日 14:47)

  一到年關,各種迷信活動開始抬頭,並有風行之勢。據報道,當前一些地方的迷信活動者堂而皇之地裝神弄鬼,騙取錢財,一些青年人還居然拜師學藝,把搞迷信活動當作一門職業。更有甚的是,很多迷信披著科學外衣橫行肆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曾幾何時,多少人都認為科普就是“小兒科”。要破除現代迷信,科普不能缺位;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科普教育應當先行。這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共識。大量事實也已證明,只有科普才能倡導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從根本上遏制迷信愚弄群眾。科普大有作為,科普絕非“小兒科”。

  科普的意義顯而易見。它不僅僅是傳播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重要的是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傳播于整個社會。記得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潘家錚院士説過:“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不是培養幾個尖子人才的事,關鍵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科技素養,更何況,尖子人才也要從高科技素質的民眾中産生。”


  然而,我們的科普形勢還不容樂觀。由中國科協舉辦的第五次“中國公眾科學素質調查”的最新結果顯示,2003年中國公眾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1.98%,而相信算命的人所佔的比例卻為26.5%,比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人要高出幾十倍。這種科普宣傳與科普教育的薄弱現狀,與當前各種迷信、偽科學勢力的活動猖獗不無關係。換句話説,現代迷信鑽了科普缺位的空子。邪教“法輪功”勢力在短時間內的迅速膨脹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科普教育的薄弱與國人對科普的認識有著密切關係。當前,很多人對科普的認識還停留在較低層面,出科普書、買科普書似乎都僅僅是為了豐富青少年課外活動或滿足公眾業餘興趣。更可怕的是,很多高學歷、高素質的人也都沉迷在現代迷信的信仰之中。因此,科普不只是一部分人的事,也不是一段時間內的事,而是全民的大事,也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談起科普讀物,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十萬個為什麼》,即使呆板的書卷氣和大篇幅的文字已遠遠不能適應眼下孩子們的口味,但畢竟《十萬個為什麼》是對當時科技知識的總結概括和普及,而現在有“千萬個為什麼”、“億萬個為什麼”也不止,可卻還沒有一本科普讀物象它一樣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和影響。

  一方面,科普出現滯後現象,而另一方面,科普教育在當前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去年,以長銷為特色的生活類圖書《洪昭光健康忠告》一反平常,奇跡般地登上了“暢銷榜”。這本科普性很強的書籍空前地受到社會的關注,甚至引發了“洪昭光現象”,這足以見得人們對科普知識的渴求。

  生産力低下和愚昧無知是産生迷信和偶像的土壤。科學的出現,推動了生産的迅速發展,揭露了迷信的本質,創造了豐富的社會文明,但這一切都只是在它為人民群眾所普遍掌握時,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力量。即使,徹底剷除現代迷信的土壤需要“多管齊下”,但不管採取何種措施,科普不可缺少。

  在大力提倡科普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防片面誇大科學幻想的作用,以免步入披著科學外衣的“怪力亂神”和製造荒誕離奇的現代神話,甚至走向現代迷信的深淵。

  時下,國內的一些著名院士、知名學者都開始大力提倡科普教育,我們期待科普的春天能夠早日到來。(網友:陳棟)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于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