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導致未成年人吸煙的6種心理因素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6日 10:15)
◎“我擺脫不掉煙癮!”一個初三學生的吸煙史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暗訪校邊店“黑煙販” 店主坦言沒人管
◎專家建議:家長要用科學方法幫助孩子戒煙
◎青少年“煙民”:令許多國家頭疼的社會隱憂
◎我國煙民出現低齡化趨勢 控制不力將激增
新華社太原1月6日電 “吸煙,起初是未成年人的‘心病',造成少年煙民數量不斷增加的原因多為心理因素。”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劉麗告訴記者。她分析導致未成年人吸煙主要有以下6種心理因素:
第一,追求派頭和成人感的心理。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迅猛增長的時期,幾乎從少年時代開始,許多學生就感覺自己是個“大人”了。這種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感,使他們把吸煙當做成熟的標誌,迫不及待地叼起了煙,以此方式證明自己已長大成人。雖然家庭和學校禁止他們吸煙,逆反心理的驅動卻使在校生吸煙比率不降反升。
第二、對科學宣傳的懷疑心理。“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一點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些青少年卻認為:那麼多人吸煙,不是都活得挺好的嗎?也沒見誰吸煙吸死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不加防範地成了“小煙民”。
第三,從眾心理。周圍人抽煙,自己逐漸受到影響,接受並認可了這種行為方式,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交什麼樣的朋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
第四,消遣心理和消愁心理。“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成為一些青少年吸煙的主要目的。覺得“好玩”“像個神仙”的種種心理,使青少年對香煙倍加青睞。
第五,源於青春期的模倣心理。影視劇中頻現的吸煙鏡頭,是如今青少年吸煙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伴隨著少年時代的成人感而來的,便是模倣心理的出現。許多青少年愛學影視劇中的人物,模倣他們的吸煙動作,認為這樣很“帥”、很“瀟灑”,很有“風度”。
第六,尋求心理寄託。不斷加重的競爭壓力、與父母間的代溝等,使青少年的心理支撐點逐漸變弱,需要尋求新的寄託。學習成績不理想、與同學關係不和諧、家裏父母吵架或被父母責罵因心情苦悶而借吸煙解愁,是一些青少年吸煙的另一主要原因。(劉雲伶)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