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時興“網絡同居” 家長需與孩子溝通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4日 14:37)
中新網1月4日電 廣西南寧有的中學生竟在網上找“老公”,還有模有樣地“生活”了3個多月。對此,有的學生認為網戀能給人信心,而心理專家則認為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據八桂都市報報道,在南寧一家網吧裏,兩位女中學生説出了這樣的對話“你網上的丈夫來了嗎?”。據了解,這兩名女中學生在網上都有一個“家”,並註冊結婚,目前這兩個“家庭”在網上已有了“房子”和“田地”,她們和各自的“網上老公”還有模有樣地生活了3個多月。
個例:網戀“升格”為“網絡同居”
在南寧市新城區某中學讀高三的小虎説,2003年情人節上網時認識了一個網名叫“精靈小女孩”的網友後不久,兩人便開始了網戀,在今年元旦,他們將網戀“升格”到“網絡同居”。
“我在線上有兩個老婆!”小虎不無得意地説著,還抽空給兩個“美眉”的回話欄中分別打出完全相同的一句情話:“好想你啊!老婆,你想我嗎?”
小虎説,所謂的“網絡同居”其實也是網戀的一種,只是關係更加密切和明確,每天有固定的聊天時間。與現實生活中的同居相比,“網絡同居”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聊天為載體,全虛擬化。你不知道對方是誰,甚至不知道是男是女。
小虎説,正在與他聊天的“網絡老婆”是上海女孩,每次“見面”相互都以“老公老婆”相稱。在QQ聊天室中他們還申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進進出出還有風鈴“叮噹”作響。
小虎説,他們聊天的內容,並不像別人所想象的全是風花雪月,也談學習、談理想,聊各自的同學、學校與經歷。
在採訪中,轉眼就到下午5時,小虎開始與網上的“老婆”“商量”晚上“吃”什麼,最後,兩人商定“吃”三菜一湯。只見小虎在網上打出一句:“老婆,來,吃一口清蒸羅非魚!”那邊的“美眉”也“説”:“呵,真好吃,你也喝口雞湯,用清補涼燉的,很補的……”吃完飯,兩人又用劃“剪刀、石頭、布”來決定該由誰來洗碗。一陣打情罵俏之後,小虎説:“很晚了,你也累了吧,咱們上床休息吧!”女孩“嗯”的一聲應答。
小虎對此“灑脫”地説:“沒什麼,網上什麼都是假的,誰知道她在那邊幹什麼呢?説不定一邊與你‘共進晚餐’一邊同時跟另外的男生談情説愛呢,或者,‘她’根本就是個男生!網上有句至理名言就是:‘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學生:網戀能給人信心
説到為什麼如此熱衷於上網,南寧市江南區一中學高二班的小李同學倒是很坦誠:“網上敢説實話,可以認識更多的人,網戀能放鬆自己,在網上沒有了往日的拘謹與心理負擔,讓人變得很健談,反應很敏捷,網絡給了我信心。”
在南寧市興寧區上高三的“小網蟲”陳姓同學説,在她認識的愛泡網吧的同學中,至少有50%的人産生過網戀。還有的同學與網友見過面,不過他們大都很失望。她有一個同學與網友見面後卻發現,對方與網上的人判若兩人:不善言談,完全不是網上那個幽默、機智的大哥哥。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網戀“見光死”吧。
專家: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
中華行為醫學會廣西分會副主任委員、心理學碩士、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心理學專家王翔南教授認為,網絡是虛擬世界,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判斷能力有限,學生本身就有模倣上的衝動,他們對成年人的生活也十分嚮往,而這些,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又很難獲得,恰恰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場所;另一方面,如今家庭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普遍較差,心裏孤獨,而在網上卻能夠得到滿足。為此,學校和家長應該讓學生適當擴大交往面,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並儘量培養他們的競爭型心理素質。(葉禎 覃希雲)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