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評論:誰來決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位(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3日 08:40)


  北京青年報消息:如果你是沒有北京戶口的“外地人”,則近日有兩條消息值得特別注意:一是有權威消息説,北京有40%多的就業崗位不再受戶口的限制。而另一條同樣來自權威部門的消息則説,北京的就業市場趨於飽和,且有相當部分崗位對求職者的能力、資質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外地求職者不要盲目來京。

  這兩條消息之間有點衝突,而且後一條給前一條潑了一點冷水。對有些外地人來説,可能反而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但如果分析一下這兩條消息背後的變化,還是積極的成分多些。

  其實大家都知道,就用人單位本身來説,一般對戶口都沒有什麼特別要求的必要。所以有些崗位對外地求職者關門,往往不是出自本身的需要,而是囿于有關行政規定的約束。現在,有40%的崗位不再受戶口的限制,證明以行政手段拒絕外地人進京的壁壘正在逐步鬆動,前段時間媒體不斷發出的給外地人以“國民待遇”的呼籲,有了一點進展的苗頭。而就後一條消息而言,政府職能機構和媒體以發佈就業信息的方式,向外地來京求職者做出必要的提醒,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利用市場調節手段平衡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趨向,而不是如過去習慣的那樣,以“堅決控制”等行政手段進行。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當然更沒有消失。對於一座城市,和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百姓,及這個城市的管理者來説,有些現實問題並不能完全以某種理論和觀念來解決。比如在沒有做好必要準備的情況下,過量涌入的外來人口,確實會給城市的運轉帶來無法解決的困難;在勞動力配置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就業結構和社會保障制度還處在轉軌或並軌過程中的時候,大量“價廉質優”的外來勞動力,會給原有的社會結構造成巨大的衝擊,甚至可能導致局部的混亂。所以,秉持現代的、進步的、公平的理念,以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方式,打破應該打破的各種壁壘,實現充分平等基礎上的人員自由流動,是既公平合理又切實可行的選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對上述兩條消息進行解讀,覺得積極成分多些。

  但積極的消息裏也提醒我們注意另外的趨向。雖然行政壁壘正在逐步打破,但新的市場壁壘也正在形成,而且對於外地人,尤其是那些以農民為主體的民工群體,將承受新的、來自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崗位對求職者提出能力、資質的要求,當然符合市場理性的原則,從道理上説,比行政限制更合理也更容易被社會接受。但由於抬高門檻而造成的就業壓力,卻基本上都要由那些文化不高、缺乏職業訓練的人獨自承受。而在這現實的背後,是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分配的不平等。而解決這樣的不平等,比取消戶口限制、打破身份壁壘等行政制度,來得更困難,也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在這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政府的責任,應該是一方面在宏觀上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必要的政策的、經濟的手段,促進落後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經濟、教育發展,改變目前這種不平等現實;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包括勞務輸出地的政府,應該在具體工作中及時發佈各種信息,幫助求職人員,尤其是民工,冷靜、理性地分析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下的就業可能,尋找合適的就業途徑和機會,而不是在信息不明、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盲目涌入大城市,造成經濟和精神的損失甚至傷害。

  特別推薦:

   北京最大的人才招聘會首日五萬人趕場(圖)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