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甘為官兵“孺子牛”——濟南軍區150醫院院長高春芳踐行“三個代表”熱心為官兵服務紀事  
09月01日 00:53

    新華社鄭州8月31日電通訊:全軍肛腸學會主任、濟南軍區150醫院院長高春芳,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傾心為官兵服務中,樹立了這樣一個形象:甘為官兵“孺子牛”。

    這些年來,高春芳在保障官兵健康的崗位上,取得了纍纍碩果:《大腸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系列研究》、《野戰電子臭氧消毒儀》、《直腸癌根治會陰部設置人工肛門實驗研究》等23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承擔了6項軍隊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均獲得重大突破,獲專業技術突出貢獻一等獎,被評為“全國百名科技之星”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為官兵服務不想“退路”

    有段時間,高春芳連續接診了4名患大腸癌的官兵,這使他想到一個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部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加之環境污染,腸胃系統的腫瘤疾病逐漸上升,並向低齡化發展。怎樣更有效地防治大腸癌,使官兵免受開刀之苦呢?説來湊巧,一天,有位地方食道癌患者,講述了她“飲用煮過蝎子的水,緩解病情”的經歷,使高春芳頓覺眼前一亮。於是,他開始了《蝎毒防治大腸癌的系列研究》。這時,有人勸他:“你已是個大名人了,選擇課題要考慮退路。這可是個‘硬骨頭’,弄不好會砸了牌子。”

    退路?高春芳從來沒有想過。要説他是名人,也確實不假,可他的“名”是“闖”出來的。腰部結腸造瘺術,是世界上延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治療直腸癌的唯一辦法。這種術式雖然救了病人的命,但腰間卻終身挂個“糞袋子”,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高春芳決定挑戰權威,勇闖“禁區”。他憑著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技術,歷經數載,刻苦攻關,終於獨創了被醫學界命名為“高氏術式”的“再造肛門術”,這一成果改寫了直腸癌根治術的歷史,使直腸癌患者避免了“挂袋”之苦。我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教授稱高春芳的這一研究成果是中國首創。接著,高春芳又和同事迎難而上,為已做了腰部造瘺術的患者,成功實施了“肛門重建術”,摘掉了“糞袋子”。空軍某部飛行員胡志靈被他摘掉了腰間的“累贅”後,重返了藍天。

    當時,高春芳心裏思忖:路是人走出來的。還沒走怎麼就想退路!想退路豈有出路?於是,他便義無返顧地走上了艱難的攻關之路。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高春芳卻躲在實驗室裏進行配方對比,直到第二天妻子來喊他回家吃過年餃子,他這才回過神來。但由於雙腿麻木,他站了幾次都沒能站直,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妻子趕緊上前把他扶起來,心疼地流下了眼淚:“老高,你不要命了,搞實驗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再這樣下去,你會累垮的。”高春芳卻像沒事一樣對妻子説:“我沒那麼嬌氣,只要能為部隊做點事,就算是連老本搭上也值。”

    上千次的實驗,上千次的失敗,絲毫沒有削弱高春芳探索的勁頭。七八年來,他和同事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先後進行了兩千次以上的實驗,終於初步揭開了蝎毒治療腸癌的奧秘,其中一個研究項目還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某部一位戰士患有大腸癌,高春芳運用這一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使他的病情得到好轉,重返工作崗位。消息傳出,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關注。

    把目光瞄向戰場

    作為一名軍隊醫務工作者,高春芳始終把目光瞄向未來戰場,讓醫療工作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

    1988年夏天,我軍數十萬官兵揮師長江大堤,抗洪救災。當時,陰雨連綿,空氣潮濕,飲水不潔,加之超負荷運轉,官兵身體抵抗能力逐漸削弱,有的患了痢疾,腹泄不斷;有的皮膚潰爛,爛襠爛腳……不久,駐地某部參加抗洪的官兵班師回營後,一下子送來了20多個病號,看到這些因痢疾、爛襠等而渾身乏力、一瘸一拐的戰士,高春芳心痛地流下眼淚。他決心利用臭氧消毒原理,搞個電子消毒儀。

    打那以後,高春芳的腦子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轉動開了。他走路時琢磨,吃飯時思考,就連做夢都在想著消毒儀。一切試驗都進展順利,但在一種電擊碰撞的材料上“卡殼”了。後來,在一家無線電廠的協助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不久,高春芳和同事們終於試製出了一種小型、輕便、耐用、高效的電子臭氧消毒儀。運用這種消毒儀,半個小時就可完成對居住環境、飲食和飲水的消毒,並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近兩年,在濟南軍區組織的幾次大的軍事演習中,這一消毒儀都參與了“保障”,受到部隊的歡迎。這項成果被總後衛生部列為全軍的重點科技推廣項目。

    這些年來,高春芳完成的23項科研成果,都是部隊急需的項目,可直接服務於“戰場”,其中有6項是軍隊重大科研課,填補了國家空白,部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盡父母心 獻兄長情

    這些年來,高春芳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求醫的人越來越多,可他從不擺專家權威的“架子”。去年,他由副院長兼肛腸外科主任接任院長後,更不擺什麼“官譜”,凡是上門求醫的,無論是誰,他都有求必應,即是“戰士點將”,他也出馬,深受官兵愛戴。

    算起來,高春芳先後接診了數以萬計的官兵。接受過他治療的官兵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他待官兵,盡的是父母心,獻的是兄長情。遇有官兵住院,高春芳常給部屬這樣交待:“醫生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還要有一顆愛心,只要用心去給患者治病,才算一個好醫生。基層官兵遠離父母,又經常摸爬滾打,特別辛苦。現在有了病,我們就要盡心盡責的照顧好他們。”平時,他聽官兵敘述病情時,總是細心傾聽,不厭其煩,從不打斷話頭;對於一些病情疑點,他要刨根問底,對症醫治,從不敷衍;深夜查房,他輕手輕腳,不讓鞋底發出聲響;冬天診病,他先搓熱雙手,暖溫聽診器,才行檢查;官兵出院時,他總要給個管用的偏方或設計一套保健方案,鞏固療效……

    某坦克團戰士吳偉得肛瘺和肛裂兩年多,住過好幾次院,死活不肯做手術,病情越來越嚴重。高春芳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並親手給他做了手術。術後,小吳又怕留下後遺症,情緒不穩定。高春芳每天來三四次找小吳談心,並常帶些新鮮水果給他。在高春芳和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小吳的病情很快痊癒。出院時,小吳感動地哭了起來:“您比我的父母想得還週到。您是在用心給我治病呀!”

    高春芳有這樣一個觀點:小病小痛也是病,絲毫不能馬虎;寧肯自己辛苦,不讓官兵吃苦。因此,他不僅注重重大課題的研究,而且在常見病、多發病的探索上同樣舍得下功夫。比如,對血栓性外痔這種常見病,他和同事們就研究出了射頻熱療、新型坐浴、改進型環狀截除和肛門藥浴器、血栓撥離術(保留直腸粘膜)等多種治療方法。對內痔、肛瘺和肛裂等,也都有三四種以上治療方法。

    近年來隨著高精尖設備和人才的不斷引進,醫院為兵服務的條件也越來越好。然而,這並不等於為兵服務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一次,一個基層的副連長來看病時提出要做核磁共振,陪同他來就診的團衛生隊長也找到醫生為其説情,可值班的醫生堅持認為沒有必要做。高春芳知道這事後立即來到檢查室,讓醫生給這位副連長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患者離去後,高春芳對值班醫生進行了嚴肅批評:“人家能開這個口,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我們怎麼能讓一名基層連隊幹部失望呢!”

    在第二天的周會上,高春芳動情地對大家説:“購置設備是為了更好地為兵服務,如果官兵對醫院的服務不滿意,我們的設備再先進,也失去了意義。”會後,他責成有關部門對《醫院為兵服務管理規定》“一票否決”的制度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確保為兵服務的口號落到實處,讓每一個來醫院就診的官兵都滿意。這一做法,有力地保證了高新技術設備轉化成為兵服務能力。某炮團士官小韋,從入伍第二年開始出現頭疼,跑了13家醫院沒能治好,來150醫院經核磁共振和數字造影檢查,診斷為腦血管瘤,經伽瑪刀治療,臨床症狀消失了。(新華社記者張玉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徐 健)



責編:趙國臣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