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走進社區:廣廈千萬間 何時盡歡顏  
07月28日 12:10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城市社區範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後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目前,全國共有662個市、808個市轄區、5510個街道辦事處、10萬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0萬名社區居委會幹部。隨著我國社區,尤其是城市社區的飛速發展,社區建設已越來越來受到關注。

    物業管理管“物質”

    社區物業管理是對“物”的管理,是企業行為。目前的很多成熟小區,物業管理都是很成功的。

    家裏下水道不通就給社區家政服務中心撥個電話,頭疼腦熱就找社區醫療站,生活有難處社區信息中心會提供諮詢……目前,一大批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生活便利的社區在我國蓬勃發展,為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困難群眾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據介紹,社區服務主要是開展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

    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社區居民只要按動“社區一線通”用戶終端的藍色對講鍵或撥通電話6241555,很快就會有人上門服務,服務項目涉及家政、醫療、康復、就業諮詢、修理、治安報警、商品配送等服務項目。

    網絡化、社會化、人性化的社區服務項目,極大地促進了社區建設,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程度。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社區建設在我國城市兩個文明建設中的多方面的功效已逐步顯現。日趨完善的社區服務功能,滿足了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體現了社區建設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使居民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但物業管理機構不能行使社區自治組織的職能,更不能取代社區自治組織。如果物業管理機構與居民委員會之間權責不明,缺乏協調,各自為政,也會出現一些居民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糾紛,甚至發生業主屢屢被打的野蠻事件。

     居委會抓“文明”

    社區居民委會或社區委員會是社區自治的主體組織。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100戶至700戶的範圍內設立。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5至9人組成,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産生。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其成員可以連選連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或社區委員會是社區居民利益的代表,有權行使對物業管理單位的綜合協調和監督。同時,社區自治組織要支持物業管理單位搞好物業管理和服務。社區應建立居民代表參加的業主委員會,行使對物業管理的有效監督,使物業管理規範化、制度化。

    但在一些小區裏,一向以調解糾紛見長的居委會此時為何難覓“蹤影”,社區管理是否出現了急待填補的“真空地帶”?

    “不能總打‘110’解決問題啊!”家住北京鵬潤家園的61歲的王師傅説,“前一段時間我們小區的居民因為停車費用問題,與物業公司發生糾紛。由於沒人出面調解,部分情緒激動的居民用汽車堵住小區的大門,結果與保安發生衝突,居民們只得向110報警。”

    “我們多希望能有個組織出面幫助我們與物業溝通、協商,哪怕是提供一些法律諮詢服務也好啊。”

    王師傅指著身後一幢幢高樓説,“以前這裡屬菜戶營村委會管,如今村委會沒了,居委會也沒有建立起來。現在,有了問題,我們都不知道該找誰去。”

    晚飯後,退休教師杜淑婷帶著小孫子在廣場上散步。她説:“我們小區裏的老人除了遛彎就沒有別的活動。要是能有居委會來組織扭秧歌、唱唱歌該多好!”

    “由於沒有居委會,我退休後也無法將組織關係轉過來,不能過組織生活。既然小區已經建成,就應設立相關社區機構和組織,完善社區服務,為居民創造一個便利、美好的生活環境。”

    搬遷前,43歲的籍紅霞女士住在馬蓮道西裏居委會轄區。她説:“以前有居委會,感覺特踏實。我們40多歲的人找工作不容易,居委會經常將一些就業招工信息通知我們,還定期組織醫生上門給我們打針、量血壓。鄰里之間還經常通過一些社區活動溝通交流。如今,住房條件改善了,可交往少了,心裏也空蕩蕩的。”

    記者從鵬潤家園物業管理處了解到,現在這個小區已有1000戶、近3000人入住。物業管理處的一位值班人員説,“小區已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按照我們的理解,業主委員會與居委會的作用應該是一樣的吧?”

    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有關規定,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範圍內設立。由於作為企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不具備相應的管理職能,應該在居民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業主委員會,並對物業管理公司和行為進行監督和評估。

    鵬潤家園所在地屬豐台區太平橋街道辦事處轄區。據辦事處居民科的賈翠清介紹,“開發商目前尚未與街道辦事處辦理有關手續,也沒有就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等達成協定,設立社區居委會的條件尚不成熟。”

    這種情況不僅在北京,各地也都比較普遍。據統計,全國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已佔10%,但許多小區沒有設立居民委員會。一些小區儘管設立了居民委員會,但物業管理機構與居民委員會之間缺乏協調,各自為政,還有的物業管理機構不僅不配合,反而為居委會工作設置障礙。在這些小區,廣大住戶應該享受的服務不能落實,在利益受到侵犯時,也投訴無門。

    社區問題專家指出,加強新建小區的居委會建設,已成為當前社區工作中急需解決的新問題。他建議,立法機關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物業管理機構和居民委員會的職責,並讓街道辦事處提前介入小區的規劃、建設、驗收和管理,在其統一協調下實行居民委員會與物業管理合署辦公。

    民政部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司司長張明亮説,開發商開發建設居民小區的同時,有義務提供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用房、活動用房和服務用房等配套設施,幫助當地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建立、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使社區居委會在小區的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依法維護居民的正當利益。

    社區建設要“眾人添柴”

    樓房住上了,草地鋪上了,公園有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社區是否就文明起來了?八寶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崔章程説,一個文明社區的形成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處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區,更需要社區居民的齊心協力。他説,目前八寶山街道制定了“四型社區”建設構想——學習型社區、數字型社區、服務型社區、生態型社區,目標就是一個,提高社區的文明水平。街道辦事處主任蘇小記感慨,以他多年社區工作經歷來看,魯谷小區環境的變化是最大最快的,而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還需要一個過程。為此他們將原來的社區口號“社區是我家”改為“社區是咱家”,希望人人都有主人翁意識,自覺維護、共同監督社區的文明建設。

    伴月文化廣場緊鄰北京市最大的街心公園——伴月圓公園,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小王談起這些一臉無奈:“文化廣場上的小商攤最多時達到20多個,城管的不能天天盯著,我們去管人家根本不聽,還罵人……”

    “文明是大家的事,説到底還要靠人的素質。”小王認為,社區的文明靠管是管不出來的,這點他深有體會。就在他眼皮底下的伴月圓公園,不文明的事情屢見不鮮:公園裏漂亮的球形燈已換過好幾回,總有人要敲碎它;晚上走進涼風習習的公園,不少“瀟灑”者旁若無人地只穿一條短褲躺在草地上,更別説光膀子逛公園的了……

    社區無大事,處處有文明。走進社區,隨機採訪居民,誰都能列出心中的期盼:樓下秧歌隊的喇叭聲能不能低點?小廣告的張帖能不能少點?小區內開車能不能慢點?鄰居關門的聲音能不能輕點……

    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東風社區的一位高位截癱病人熱比拉,被病魔折磨12年,身體三分之二失去知覺。社區居委會把她列為包戶對象,長期提供助殘服務。在各地眾多社區中,類似熱比拉這樣得到社區幫助的事例還有許多。它告訴人們:社區像個大家庭,如果每個人都能熱情參與,共同努力,這個“家庭”就會瀰漫一片濃濃的深情。

    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説,沒有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就無法取得成功。天津市河西區、瀋陽市沈河區、本溪市溪湖區、西安市新城區、杭州市下城區的居民在社區創建工作中,積極開展爭當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家庭和文明樓院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生活,廣大居民還在參與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得到了實惠,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質。

    北京溫家街社區的曹惠存大娘退休10年,也為社區義務工作了十年。她老人家拿著粉筆,像個小學生似的,一筆一劃地出宣傳黑板報,還參加了經常在社區裏“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秧歌隊,時而還抹得花紅柳綠,和一幫大爺、大媽們上街表演一把。雖然扭出了一身汗,大夥卻都高興得不成。

    曹大娘喜歡自己的社區:“我覺得在自己的小家呆著沒意思,生活要豐富,就要走出小家的門,到社區的大家庭來。社區的事光靠居委會這幾個幹部,哪行?得大夥一起來。”

    “大雜院”中的人情、現代化的管理,再加上最大的生活便利,這樣的社區才算是對了講究人情的中國人的胃口。老死不相往來的社區,再怎麼方便,也不是人們願意選擇的所在。有道是,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在哪都適用,哪怕是在普通人看來婆婆媽媽的社區。

    我國社區建設進入整體推進、全面拓展新階段

    來自民政部的最新消息顯示,全國社區建設呈現出由點到面發展,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東部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推進的良好態勢,社區建設進入了整體推進、全面拓展的新階段。

    民政部的最新統計表明,全國共有10萬個社區居委會、50萬名社區居委會幹部;全國城鎮社區服務設施達18萬個,社區便民利民服務網點45萬個;社區專職服務人員36萬人,另有兼職人員57萬人;全國各地建立的社區服務組織9萬個,志願者人數發展到540萬人。

    據介紹,隨著全國社區建設示範活動的深入開展,社區建設正在向縱深發展。自民政部2001年下發《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示範活動指導綱要》以來,全國大部分省、市都相繼制定了社區建設示範活動實施方案,尤其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率先行動,提出了“創建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區”的口號。目前,全國已涌現出大批具有榜樣和示範作用的先進典型。

    現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社區規模調整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各地逐步建立健全了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培育和發展了社區仲介組織。社區組織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在城市基層管理和服務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各級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通過政策扶持、多渠道籌措資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等多種辦法,解決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辦公經費、工作人員補貼等問題。

    社區建設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共同推動社區建設的氛圍初步形成。社區建設正在成為當前城市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第三産業新的增長點。(新華社記者翟偉 邱紅傑 李薇薇 李術峰 朱玉 鄒聲文)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