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走進神秘的高考閱卷場  
07月18日 17:35

    屋外是近40攝氏度的高溫,屋內數十位老師面對面地坐在桌前,井然有序地閱卷批分,旁邊業務組人員則不時將抽查的試卷分數輸入電腦分析,進行適時質量監控。全場沒有人吸煙、沒有聽到手機、BP機聲響。這是記者在湖北招生大廈內設的全省高考語文閱卷點看到的情景。

    昔日神秘封閉的湖北高考全部四個高考閱卷點,今年首次向新聞媒體開放。湖北省教育考試院表示:在不影響老師們正常閱卷的前提下,媒體可以進行提問和拍攝。

    一篇作文要有兩個老師配對打分

    在作文閱卷現場,記者看到,試卷密封完好,由收發員將其一一分發。評卷老師則是兩兩配對,對同一作文進行打分,一位老師閱卷完畢,即用鉛筆打分,一疊試卷評完後,馬上傳給配對的另一位老師,等這位老師看完後,給出作文的另一得分。據介紹,如果兩個分數相差2分之內,則由兩人協商後給出最後得分;若超出2分範圍,交由作文小組長處理;若仍有異議,則由大組長定奪,大組長的賦分權限也只能有5分;對於頗有爭議的試卷交由業務組處理。

    據語文閱卷點負責人沈振煜介紹,語文點共有15個大組,將在9天的閱卷時間內,對28萬份試捲進行評分,平均每人每天閱卷120份。為了保證評分的公正,湖北省考試院實行了計算機的三級監控。第一級是對全體作文閱卷教師所評試捲進行編組分析,實時監控每人掌握閱標籤準的一致性;第二級是每天一個“回頭看”,以半天為時間單位,對各大組內的全體閱卷教師在不同時段掌握作文標準的穩定性進行階段性監控;第三級是質檢組在閱卷過程中,分批次從各大組採集閱卷有關數據,設立基準,進行正態分佈的圖型分析,監控各大組掌握標準的一致性。

    閱卷教師也要被考試

    為確保作文閱卷質量,語文閱卷點還進行了“樣卷校標”。由業務組組織專家選定“樣卷”並“定標打分”,向全體閱卷人員發放“樣卷”,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打分,最後對兩個打分進行比較、總結、分析,讓閱卷老師進行“校標”。

    業務組負責人劉九洲告訴記者,進行語文評卷的老師具有高級以上職稱的,佔總人數的44.5%,很多是高級、特級教師、大學教授,今年均無直系親屬參加高考。這些閱卷人員全部來自於湖北省考試院高考評定教師信息庫,這個庫每年都要經過認真篩選,適時更新人員。閱卷老師有嚴格的工作、生活紀律,在招生大廈內實施全封閉管理。

    湖北省考試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於每天的閱卷情況都必須經過“五查”:閱卷人自查;閱卷小組長抽查試卷30%;大組長再對小組長的工作進行抽查,抽查面10%以上;業務組每天抽查每位教師評閱試卷的20%以上;省考試院質檢組對各閱卷點評閱的試卷的抽查不得少於600份。

    網上閱卷安全又公正

    記者隨後又趕到武漢理工大學的網上閱卷點,這裡進行的是理工科綜合試卷的評閱。在計算機機房裏,一位閱卷老師正在電腦前閱讀化學試題24題考生答案,而考生試卷是事先被掃描進入電腦庫的,他在此題包含的3個小題選擇欄中分別用鼠標點取6分、4分、4分,然後點提交,即進入對下一試卷24題的打分。

    據介紹,網上閱卷,一位老師只負責一道試題的打分,但此題仍必須經另一位老師再次打分,兩者一致,方被認可。若有差別,此題即被送至組長電腦進行復核最終打分。試卷經大量掃描後,網上閱卷,評分老師只能看到被掃描上的答案部分,其他無關信息一律無法看到,十分安全。而評分老師也根本無法知道,另一位老師是誰,在哪進行同一道試題的評閱,有效地確保了閱卷的公正性。

    據了解,湖北省閱卷工作目前已進行到最為緊張的時期,全部工作將於19日結束。

    閱卷老師説:“我們同樣也是一次‘心靈選擇’。”

    60分的作文題無疑是高考中最大分值的主觀題,作文的閱卷評分作為整個評閱工作中難度最大、最為敏感的部分,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所密切關注。一位從事高考作文閱評工作已三年的汪永富老師講述了他的閱卷心聲。

    “參加高考評卷,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説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記得去年閱卷回去,有學生就問我:評改卷子是不是只瞄一頭一尾就定分。面對渴求公正的學生,我誠懇地回答:你們學生這次高考作文寫的是‘誠信’,我們老師評閱作文也當以誠信為本。”

    “今年高考作文要求的話題是寫‘心靈的選擇’,現在作為閱卷老師,再次肩負評卷的神聖使命,面對每一位考生的作文‘心靈選擇’,我們同樣也是一次‘心靈選擇’。”

    “可能別人想像不到,我在這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壓力,有了三年的閱卷經歷,我對每份試卷都會選擇一顆‘平常心’,輕鬆閱卷,公平打分,這也許正是每位閱卷老師的‘心靈之選’。” (記者李鵬翔)



責編:揚國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新聞
面對考生的“心靈選擇”——閱卷老師也被“考”(07月18日 16:33)
湖北高考閱卷向新聞媒體開放(07月18日 10:43)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