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神童 ”竇蔻:6歲出書 7歲輟學  
07月18日 14:19

    許多人至今仍然記得:一年前,一個六歲半的孩子曾一度成為全國各類媒體追逐的對象,這個孩子就是竇蔻。他吸引眾人的地方不是因為他響亮的名字,而是他的那本《竇蔻流浪記》。

    《竇蔻流浪記》正式脫稿的那一年,竇蔻只有六歲半。《竇蔻流浪記》出版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他和他的這本書一下子就轟動了全國。出書後,竇蔻引來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大家紛紛對這個沒有上過一天學就能寫出七萬字長篇的孩子懷著許多的好奇。2001年的9月,如父母和眾多關心他的人的心願,竇蔻被南京東方中英學校免費錄取,直接入讀小學五年級。

    可是就在前不久,從南京傳來消息,七歲的竇蔻因為種種原因主動向學校提出退學,草草地結束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求學經歷。

    求學、退學及其現在時

    竇蔻出書之後,有很多學校找到他,並提出讓他免費上學。2001年9月,經過父母的千挑萬選,終於決定讓竇蔻去南京東方中英文學校上小學五年級。

    按正常情況,五年級應該是十一歲或者十二歲,而竇蔻只有七歲。竇蔻明顯得比班上的同學矮半頭,有些幼稚。

    據了解,在學校裏竇蔻的語文課程勉強可以跟上,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寫字慢且不工整、作業不能按老師要求完成等等;在數學方面,他學起來很吃力,因為父母教給他做題的方法走了許多彎路;至於英語,竇蔻只能是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他連續起碼的ABC都不會。

    這所學校是全封閉的,因此竇蔻必須得像其他同學那樣吃住在學校。這也成了竇蔻最大的“心事”。老師們説,自從進了學校他就不和其他同學交流。沒辦法,老師只能把他安排在單間裏住。

    經過將近半年的學校生活,竇蔻的父母漸漸地發現了兒子的一些變化。比如再也不喜歡寫日記,也很少像小時候那樣看童話書。父母為此有些擔心。於是在第二個學期,竇蔻離開了他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學校。

    對於竇蔻離校,南京東方中英文學校負責人表示不作任何評價。一直跟蹤報道竇蔻輟學事件的媒體,透露了竇蔻離校的主要原因。

    因為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竇蔻在與外界接觸時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他沒有團隊意識,不會關心身邊的人,在與別人相處時許多事情他都一無所知。採訪過竇蔻的媒體朋友和記者聊了許多竇蔻的事情:竇蔻見到客人從來不懂得打招呼,一些起碼的禮貌他也很難做到;竇蔻很驕傲,他的口頭禪是“我出過書,我是竇蔻!”在回答為什麼沒有同學和自己玩的原因時,竇蔻説:“他們在嫉妒我!因為我出書了,他們沒有!”

    至於竇蔻的父母,他們一直覺得兒子所具備的文學天才全部來自於他們多年來的培養。兒子在學校不到兩個學期,就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熏陶下改變了許多,他們不想讓兒子身上好不容易才有的棱角在學校裏磨平了。

    離開學校後的竇蔻,回到了原先的生活當中。他的父母照舊每天擺攤兒,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竇蔻,就把他反鎖在家裏。竇蔻一個人呆在家裏繼續看書、寫作。父母一個星期讓他出去玩兒兩個小時。可是一個人呆久了,就是到出來玩的時候竇蔻也不願意出來了。

    《竇蔻流浪記》出版後,父母希望兒子能夠再接再勵,多出幾本書。於是竇蔻便開始著手寫他的第二本書——《童年的眼睛》,並準備在2002年底將整本書脫稿。

    對於他的第二本書《童年的眼睛》,竇蔻這樣説:“我的這本書一定會比前一本還要好,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喜歡我的書。因為我是竇蔻!”

    “神童”也必須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對於竇蔻離開學校後的學習和生活,許多的家長表示出了不同的看法。

    劉娜是一位小學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在教育方面很有心得。當記者和她聊起這件事時,她對這個小神童沒有表現出多少的喜悅的神色來,反而顯得有些沉重。“我不認為孩子們成了小神童就好,也不想讓我自己的孩子成所謂的‘神童’。一個孩子的童年裏如果沒有陽光、草地、沒有笑聲、沒有小夥伴,有的只是太多的孤獨和讚譽,我想他的童年是不快樂的。”

    她還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進一步談了這個問題。她認為,作為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應該全面發展。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更加強調了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成長。脫離學校教育單獨成長,不利於孩子性格和心理甚至是身體的健康。一個在心理和性格方面不健康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是很難適應環境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父母本身的知識有限,所以能夠教給他的知識並不全面,沒法和在學校學習相比。

    “文學是需要方方面面知識積澱的,竇蔻如果不注意加強其它方面知識的學習,將來在文學寫作方面也不見得會有更大的發展。”劉娜表示。

    另外,她還對竇蔻因過早成名、面對眾多問題産生的驕傲心理表示擔心。七歲的孩子是無法正確對待突如其來的榮譽的,孤傲的心理會給他的人格成長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據千龍新聞網消息,記者為此又專門採訪了通州區四小四年級學生張童。他一聽“神童”,眼睛立即一亮:“我也想當神童!”可是當記者説只當“神童”不上學時,他又搖頭,言語中充滿了稚氣:“如果不能上學,我就不當了。我才放假沒幾天,就覺得沒勁,想去學校和同學在一起。能不能一邊上學一邊當‘神童’?”

    就職于法院的徐先生表示:“未成年人到了上學的年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制是法律所規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剝奪。雖然竇蔻離開學校不僅僅是父母的意見,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九年義務教育是必須要接受的。”

    傷仲永?傷竇蔻?

    “近幾年來少年作家越來越多,先是鬱秀、又是韓寒,之後是竇蔻,年齡越來越小。這似乎成了一種趨勢或者説潮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超長兒童研究所所長查子秀説,“人們把這樣的孩子稱作是‘神童’,事實上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説是沒有好處的。”

    竇蔻在文學方面的能力超過同年齡的孩子,屬於超常的兒童。但是超常兒童只是一個相對的説法。它只能在個別的時期成立。“竇蔻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導致在文學方面超出其他孩子,但事實也説明他的知識結構很不平衡。”查所長説。

    “最好的方法是讓竇蔻接受正規的良好的教育。”查所長認為,這些孩子們無論從思想還是心理上都沒有完全成形,他們以後的路還很長。單純地、一味地開發和強化他們某一個方面的潛能,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並不合理。國外對待這樣孩子的方法,就是分段教育。

    “對待竇蔻,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讓他在五年級學習語文、三年級學習數學,而英語就得從頭學起。這就是分段教育。”查所長説,社會上能出現越來越多這樣超常的孩子,本身應該是一件好事。這就要求人們要從方方面面都應該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心。

    方仲永小時候是個神童,長大後卻平庸無奇。此類教訓古來有之。為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劉偉教授對竇蔻的未來十分擔心,他認為:社會和家長要關心和愛護好這棵“好苗子”,要看到小竇蔻目前雖然在語言文字方面能力較強,但其它方面相對較弱。對孩子來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語言等能力應均衡發展,而知識結構也應該在均衡、豐富的基礎上,實現重點突破。

    “六歲出書,七歲輟學,八歲幹什麼呢?”這是眾多受訪者的疑問。採訪結束了,記者的心情卻沒有那麼輕鬆。竇蔻,未來在你的心目中究竟什麼樣,你知道嗎? (宋曉俐)



責編:揚國 來源:大洋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