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市展覽館路3公里路段日前發現了一座當地最大規模的戰國楚墓,一大批精美絕倫的文物同時出土。其中一柄菱形銅矛表明,中國早在2500年前就掌握了金屬膏劑涂層工藝。這種特殊而精湛的表面合金化技術至今仍具有先進水平。
據長沙市考古研究所負責人介紹,這座楚墓的墓室為帶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全長20.1米,為二棺二槨。此墓保護措施嚴密,上、下填充有約100厘米厚的“白膏泥”,具有防腐作用。通過了解墓葬行制和出土器物方面的特點,並與過去發掘的長沙、江陵等地區的楚墓作比較,考古專家估計此墓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早階段,墓主人身份為大夫一級,屬於楚國較高級別的貴族。
這座楚墓出土遺物共計103件(套),質地有玉器、青銅器、陶器、竹器、漆木器、鉛塊等,其中以青銅器和陶器為主,用途涉及祭祀用的青銅禮器和倣銅陶禮器各2套、生産用器、生活用器以及樂器及大量兵器。
令考古專家驚嘆的是,出土文物中有一面製作精美、工藝精湛的透雕蟠螭紋銅鏡。這面銅鏡由鏡托和鏡面兩部分鑲嵌而成,鏡托為透雕蟠螭紋。此類銅鏡為首次發現,堪稱楚文物中的精品。此墓還在內棺腰部出土佩劍一柄,頭部出土玉環一件,左邊廂發現少量車馬構件和兵器。
另外,此墓還出土了一套銅器手工工具,包括鏟、鑿、斤、鐮、針等,都盛裝在一個木盒內,這在長沙地區楚墓中為首次發現。據有關專家分析,這些工具與製作簡牘有關。
長沙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宋少華説,這座楚墓出土的文物證明,當時長沙地區青銅冶鑄和髹漆等手工業製作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這也體現了楚人“尚武”的精神。他認為,這次考古發現對研究楚文化與吳越文化的關係,研究長沙戰國時期楚國喪葬制度、車輿制度及楚禮制提供了可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對研究古城長沙早期發展的歷史、探討湖湘文化的傳承、演變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記者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