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專稿:傳播先進文化 共創文明空間
——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岳川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1日 09:30)
CCTV.com消息(記者張俊華北京報道):10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在200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主持了“網絡媒體如何傳播人類先進文化”的主題研討,並接受了記者採訪,針對討論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精闢見解。
王岳川教授説,這次會議對中國網絡健康民主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網絡不可能逃離全球網絡,只能連成一個整體。這意味著中國網絡正在走向成熟,不再背對世界,不再沉醉過去。在傳播中闡釋中國,説明了中國文化在世界格局中不再是肢體文化,而是頭腦文化。中國文化的傳播和輸出是中西文化互動的最佳方式。這次論壇站在中國文化輸出和對話平臺上,在減少文化冷戰中加以文化過濾,是在文化過濾中獲得中西文化雙贏,是在文化雙贏中達到東西方文化的常態和諧。這次論壇意味著,面對國內網絡法制正在建立,面對全球則提倡一切文化霸權都將不再合法,一切有效的文化整合、平等的文化心態、文化平視的努力都值得尊重。
王岳川教授認為,中國網絡媒體文化承擔著文化民主化進程的責任。其一,網絡文化表現在多元性、眾聲喧嘩性、非權威性。中國網絡媒體文化,應該是整合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文化的優良因子,再疊加上傳統文化的文明碎片,創下未來文化的新的形態。其二,網絡文化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平臺,那就是最大可能的平民化、圓桌會議化、多元多種聲音化。網絡文化在國家的政治結構變化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真正的民主制度建立前沿思想探討和高峰對話方面還不足,還有賴於網絡文化自身的理性和節制,以及網絡法規的健全。網絡民主內涵意味著文化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獨斷聲音的消失,而使對話主義、多邊主義、多音對話成為常態。這對於制度創新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其三,網絡使平民的聲音能夠發出,使得多元對話成為可能。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絕對的聲音,而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聲音。因此,我們在某種文化斷裂中也可以修復我們的文化裂痕。其四,信息不對稱和不平衡狀態的出現,意味著關鍵性的信息在網上傳遞時,第一世界在英語信息佔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下,將傳送與獲悉超量的信息而獲得快速的進步,而第三世界在本土信息佔百分之幾的情況下,傳送與獲悉信息都受到極大限制。“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杠桿原理出現,使得第三世界在信息方面處於低谷。改變這一處境的方法是學術精英要進入與西方的正面對話,思考全球範圍內的前沿問題,同時,將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信息用英語的方式傳送到全世界。
王岳川教授同時指出,網絡文化也有其弊端,具體表現在: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人際關係處於一種彼此信息不對等的狀態,使某些人可以在隱蔽自己身份的情況下説出內心真實的語言和私人的語言。其正面價值是可以隨心所欲坦言心扉,或發人深思、或啟人心扉、或揭露時弊,其負面價值在於産生惡意攻擊、揭露隱私、編造謊言。同時,人因為超負荷的信息堵塞而導致信息膨脹焦慮症和信息紊亂綜合症,使整個社會出現了信息過剩和人性遮蔽。因此這次會議應該努力提倡:網絡大眾文化的價值在於每一位網友真誠的維護與有意義的言説。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清潔的語言、明晰的邏輯、令人感動的敘事、對他人存有善心的期待,才能夠凸顯網絡文化的品味和趣味。一切喪失品味和趣味的對話和攻擊都近乎無聊,一切無聊的話題無論多麼津津有味地談論都只能是蒼白,一切蒼白都只能説明對網絡責任的逃脫。同時盡可能杜絕網上黃毒,增加文化含金量,強調大眾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因素,並使精英文化具有某種超前的價值存在和觀眾審美共識,只有這樣,群魔亂舞才會變成感性理性統一,娛樂場所才會成為文化空間。
責編: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