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會直擊義務教育四大熱點之四:素質教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4日 08:41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工人日報消息:

  “變味”的素質教育

  被推崇、追捧多年的素質教育,在現實中已然成了“皇帝的新衣”。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年,學生的負擔依舊沉重。就連教育部部長周濟都承認,素質教育是一個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

  ??

  一群小學生步出少年宮,背著小提琴、二胡等“傢伙”,面無表情;家長紛紛“認領”自己的孩子,接過“武器”,或步行、或騎車、開車匆匆離去……

  3月11日下午5點左右,記者採訪兩會代表回來,路過北京市少年宮,正巧見到這熟悉的一幕。

  在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事實上,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年,學生的負擔依舊沉重;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標榜琴棋書畫就是素質教育。

  被推崇、追捧多年的素質教育,在現實中,已然成了“皇帝的新衣”。

  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

  幾年前,教育部開始在中小學推行素質教育,以取代應試教育,當時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但憑良心講,現在我們在推行素質教育上毛病很多。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習壓力、考試壓力甚至比推行前還要嚴重。”全國人大代表胡平平説。

  有這種感受的顯然不只是胡平平代表一人。很多代表委員也都有切膚之痛,因為他們大多已為人父母。

  “自從上初中以後,孩子的生活就再也輕鬆不起來了,中考、高考……只有不停地學、學、學!我們家長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可是競爭這麼激烈,又有什麼辦法呢?”郝建枝代表在小組討論時説:“可是我們心裏也有矛盾,既心疼孩子,又不能打擾孩子,怕耽誤孩子的學習,影響了一輩子的前途。”

  張志?代表説,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自信心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中被磨滅了,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中國的孩子勤奮刻苦、有知識、有技能,但恰恰在創造性方面,與西方國家孩子相比會敗下陣來。

  對代表委員們的反映,教育部部長周濟承認,素質教育是一個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説是老問題,是因為幾十年一直在努力,幾代領導人都很關心,但一直沒有完全解決;大問題,是因為它關係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和中華民族的未來;難問題,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

  實施起來有“五難”

  “平心而論,教育部門確實為推行素質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正因為做出了努力無法達到效果,中小學生反而越來越累,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黃泰康代表説。

  ?? 從一個家長的角度,莊公惠代表提出:“為什麼絕大多數學生家長並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上職高?都要擠上高考的獨木橋?究其原因,説到底還是個存在決定意識的問題。我們應當捫心自問: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是否把‘人才’與‘高學歷’簡單畫等號?”

  ?? 而不少身為家長的代表委員們也承認,自己也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經常感覺重任在肩。如今,對孩子升學的壓力不僅下壓到小學,甚至已經逼近幼兒園。

  而實行素質教育,學校也有著自己的無奈。

  “減輕老師、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我們打心眼兒裏贊同。但我們能不追求高升學率嗎?”校長們説:“只有學校升學率高了,家長才願意多交贊助費,企業才願意多捐錢助學,政府才願意多撥款辦學,學校規模才會擴大,教師的待遇才會相應提高。升學率一旦低下來,學校立即門可羅雀了。”

  而學校的升學壓力又來自哪兒?這位校長坦言:“家長與學生強烈的升學願望。”

  李莉代表的觀點則直指現行教育評價體系的缺陷。“給學生的減負令下了不知多少道,但是學習負擔越減越重,為什麼?不改革考試製度,孩子不會得到真正的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落實難,究竟難在哪?採訪中,一位基層教師代表歸納了幾點:

  首先難在教育觀念的轉變,有的主管教育的官員和校長,不懂得素質教育對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重要性,有的知道其重要,卻急功近利,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睛。

  其次難在教育制度的保證。現行的教育評估制度,包括獎懲制度、激勵措施、教師職稱評定標準、晉級評先等都是以升學率為惟一尺度的,有的表面規定似乎很全面,但實行起來就只有升學率一條,只要升學率突出,什麼先進、優秀、獎金什麼都有了。評估標準“歪”了,整個教育也就“歪”了。

  第三難在素質教育的理論和體系還不完善。現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出現誤區,仍然存在片面性,比如誤認為唱歌跳舞是素質教育,一提到教學質量,有的就認為不是素質教育。

  第四難在考試製度的改革滯後,力度不大。越改考試項目越多,題目越繁瑣,難度越大,考生越頭疼。

  ?? 第五難在人才觀不科學和用人制度不健全,從而在社會上形成“惟有讀書高”的怪圈,素質教育難以得到社會和家長的支持。

  全方位全過程全員推進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提出時有它的合理性,但合理性的背後卻有些含糊其辭。我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素質的體現到底是什麼。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自然他們的素質就不盡相同,況且素質本身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達到統一的標準。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要對素質教育進行衡量就必須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什麼呢?”胡平平代表説:“不能把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的積累,同時也包括思想、道德、倫理、情感、審美及公民的責任感等各種修養,它其實是整個公民素質的體現。只有個性化得到充分發展,個人的潛能和創新思維才能被充分激發,個人的價值才會充分實現。”

  她認為:“教育部從幾年前開始推行課改,以此帶動素質教育,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魄力太小、步子太慢。”

  也有代表委員們建議,學業考試應該回歸水平測試,按照等級劃分,不要分分計較,一張試卷定終生;同時增加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要將學業考試由精確變模糊,綜合素質測試要由模糊變清晰。高考作為一根“指揮棒”,要多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學習能力,而不要讓學生陷在死記硬背的窠臼中不能自拔。

  還有代表委員則認為,改變目前“以高考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將小學學制壓縮至5年,初中、高中學制各壓縮至2年。這樣既消除了教育中的結構性浪費,又可以在既定的“普九”之下實現小學至高中教育的“全義務”覆蓋。

  而在黑龍江佳木斯大學校長張少傑代表看來,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的全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處理好五個關係:

  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兩者都不可偏廢。

  處理好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關係。在強調人文素質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強調科學素質。

  強化學生的國家民族觀念。推進素質教育,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強調素質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優雅的氣質上,更應該培養學生為國家民族貢獻才智的使命感。

  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要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

  強調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教師的人格和修養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程莉莉)

  ??

  ?? 素質教育為何步履維艱

  ??

  “素質教育”提出多年,學校也在嘗試著推行,但學生負擔不僅沒有減下來,反而有繼續加重的趨勢。社會各界認同的“素質教育”為何步履維艱?應該説,經濟利益、家長希望和教育評價體系這三大因素,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讓素質教育無法施展,讓學生、老師、家長們苦苦掙扎。

  這一點,看看學生們沉重的書包,或許會有答案。

  各種五花八門的教輔書、練習冊在孩子們的書包裏塞得滿滿的;各種補習班、特長班、應試技巧班的廣告充斥著報紙廣告版面;專為中小學生生産的“背背佳”、拉桿書包,不過是孩子們書包越來越重的副産品。沉重的書包成了壓在孩子們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使他們渴望一天能睡8小時的願望成了奢望。多數望子成龍的家長何嘗不知道孩子們的苦楚,何嘗不想給他們放鬆的時間?然而孩子的考試成績名次、未來升學或進入“重點”的前程,都讓他們不得不狠下心來,督促著孩子做題、背書、補習,心疼之餘再用各種“營養品”給自己的狠心做一點補救。

  學生們最怵的還不是書包沉重、時間緊張,而是考試後老師公佈成績和名次。學校名氣、教師收入都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排著名次。最要緊的是“高考升學率”,包括考上重點大學的比例,決定著學校經費、收費、生源質量這些有形資産,左右著學校和教師施教的方向,學校和老師怎敢嘗試真正的“素質教育”?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形成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體制,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健全評價制度。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這既是廣大家長的希望,更是民族未來發展的要求。(徐宜軍 王研)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