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華兩會視點:人大代表遭遇“教育紅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6:41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徐宜軍、卜雲彤、王研

  “我就是‘教育紅包’的受害者。”全國人大代表遲夙生日前講述了自己遭遇紅包的經歷:“6年前,兒子以優異的成績從小學畢業,為了讓他進入齊齊哈爾一所重點中學,我花了3000元擇校費。入學不久,孩子的班主任竟打來電話説‘你家孩子很聰明,是考清華、北大的料,但最後能不能考上還要看我。’”

  “一開始,我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老師這是在要錢。我愛人就給老師送了1000元現金,這是我們家送的第一個‘教育紅包’,後來我又從北京給這個老師買了一條價值1000多元的項鏈。”遲夙生説,給老師送一些小物品溝通感情,本來無可厚非,但現在已經變了味,成了“潛規則”。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不但一些重點學校有,普通學校有,甚至連幼兒園裏也有。家長們也不再送一些小東西了,一是體現不出特殊來,二是老師也不滿足了,乾脆送錢和手機、項鏈等貴重物品,暗地裏還較著勁送,把送“紅包”當作換取老師對自己孩子關心的手段,有的老師味口越來越大,甚至明目張膽地伸手要錢要物。

  身為法律工作者的遲夙生説:“表面上看老師收紅包是一種隱性違規收費,但從法律上講,老師收受紅包是典型的受賄行為,社會危害極大,應該加強監管和嚴厲打擊。”“最可怕的是,‘教育紅包’現象很容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孩子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就可能潛意識地接受這種觀念,由此帶來的損失恐怕是多少年也挽救不回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教委主任歐可平説,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不良社會現象出現的幾率較大,學校不是完全的真空狀態,錢權交易、貪污腐敗等一些現象都會給教師造成不良影響。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一旦發現“教育紅包”這種事情,一定要查處到底,決不手軟。(完)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