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青年報]均衡義務教育如何從夢想變成現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8日 07:57 來源:

  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的《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規定,為解決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問題,縣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編制本部門預算應向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縣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公辦學校骨幹教師巡迴授課、緊缺專業教師流動教學,公辦學校校長和教師流動。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將學校分為重點和非重點。(《京華時報》2月26日)

  義務教育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一種公共品。不難想象,在如此具體的規定下,義務教育向均衡教育回歸的方向已是大勢所趨。但是,法律規定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往往不如想象中那樣“逼近”。時下,重點學校與薄弱學校、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發達地區學校與欠發達地區學校在軟硬體設施、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水平上的差距不僅廣泛存在,而且分化非常明顯。需要清醒認識的是,要真正讓每一個孩子獲得均衡的義務教育産品,事實上還有很長一段艱辛曲折的路要走。

  《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規定縣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編制本部門預算應向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但是,這種規定必須建立在縣級財政擁有足夠支付能力的基礎上。如果縣級財政本身是“吃飯財政”乃至“要飯財政”,這種要求就難免成為無源之水。

  我國首次國家教育督導報告顯示,有113個縣小學生公費預算為零(《新京報》2月24日),這種狀況確實有縣級政府落實《義務教育法》不力的原因,但也有其自身財力過於薄弱的原因。因此,要求縣級政府編制預算向農村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的同時,中央財政、省市財政應該加大對薄弱地區義務教育投入的力度。

  同時,縣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在組織骨幹教師巡迴授課、流動教學,公辦學校校長和教師流動時,也要防止教育系統人力資源配置頻繁變動而出現的低效率。教師流動,特別是名師流動確實可以産生示範帶動效應,但從教育規律著眼,教師在不同學校之間過於頻繁或隨意的流動,對於師生之間的適應很可能産生消極影響。更何況,教師流動是需要成本的。因此,與其強調城市學校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巡迴講課,不如加大對貧困偏遠地區教師的培育力度,並在待遇上予以傾斜,使農村學校的骨幹教師能夠安心紮根。

  草案還規定,城市公辦學校教師晉陞高級職務,應當具有在農村等經濟欠發達地區任教一定年限的經歷,新聘任的教師應當到農村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任教一定年限。這種方式有助於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對農村教育的了解,但是,對農村教育的發展卻難有實質性幫助。因為城市學校師資已相對飽和,到農村學校任教一年的往往是剛剛走出校門、經驗尚不豐富的師範畢業生。僅僅一年的“上山下鄉”,能給農村孩子帶來多少希望?如果不能提供優越條件讓這些師範畢業生自願紮根農村,這種規定又有什麼意義?

  均衡義務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於要讓農村學校有能力提供出與城市學校同等水平的教育産品。在起跑線大大落後的情況下,農村學校迫切需要的是追趕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均衡義務教育資源配置,重心應在於對農村學校的傾力扶持,而不是拿城市學校的師資來“支援”農村學校。

  把農村學校修得和城市學校一樣漂亮,讓農村學校的教師與城市學校的教師接受同等水平的培訓、擁有同等水平甚至更高(因為農村學校教師工作量更大)的收入,農村孩子(包括在城市薄弱學校就讀的孩子)才會與城市學校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點上。所謂義務教育,才會成為普照在每一個孩子頭頂上的陽光。(朱述古 四川公務員)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