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為志願服務成高中必修課喊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8日 15:53 來源:CCTV.com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二附中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今年開學推出新舉措:每個學生在高中階段至少要完成100個學時志願者服務。(2月17日新民晚報)

  在諸多學校把學生圈在“題海”中載沉載浮,為中考、高考而破釜沉舟的時候,華東師大二附中卻拿出100個學時來讓學生參加志願者服務,確實顯得非常“另類”。然而也正是從這個“另類”中,我們看到了該校的高矚遠矚,更看到了教育理念的正本清源。

  教育本為育人,這應該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然而在應試教育的擠壓之下,我們的教育卻偏離了這個根本,育人異化成了“育分”。悠悠萬事,分數為大,為了分數,一切都可以排斥,分數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只要成績搞上去,就可“一俊遮百醜”。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成了“唯一”,那麼所謂全面發展,所謂健全人格,自然全成了鏡花水月。這些年來,不少學生身上露出了精神蒼白、道德滑坡、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端倪,其實都可以從重智輕德的“育分”模式中找到根源。

  講及“育分”,振振有詞的理由據説是為了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將分數當起跑線,其實又能跑多遠?人生確實如賽場,然而最終能勝出者,決不會是應試教育製造出來的“考試機器”,而只能是“育人”的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學會做人,比知識的多寡要重要得多。只要具備基本素質,就可以在未來不斷學習,而品行習慣沒有養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説透了就是會使孩子輸掉一生。

  哈佛大學曾拒絕165名高分申請者,原因是他們從未參加任何志願活動,沒有服務社會的精神;不少國際一流高中也明確規定,如果不做滿100小時“義工”就不能畢業。這些規定顯示了這些學校培養精英的理念。一個學生將來是否能為國家、對人類做出貢獻,關鍵更要看他是否有一種服務社會的思想道德。從世界一流學校的教育理念中,我們也多少明白了何為名校、怎樣才能成為名校。

  100個學時的志願者活動對高中生而言,自然意味著要少做100個學時的題或少看100個學時的書。但是志願者活動能讓學生了解課堂以外的現實生活,在各方面得到提升,這種“非智力因素”帶來的影響,會成為他們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考量,華東師大二附中推出高中階段志願者服務,才真正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逯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