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名校情結,名校崇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7日 14:23 來源:CCTV.com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截至目前,“清華大學高考狀元勵志演講團”在全國各地中學的巡迴“公益演講”已達400多場。但近日據《京華時報》記者調查證實,清華大學並不存在“高考狀元勵志演講團”,該演講團兩名主講人也並非“高考狀元”,他們對外公佈的身份多處造假,而他們所銷售的“勵志圖書”則是非法出版物。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京華時報》曝光了“假北大教授做秀騙倒權威部門”的內幕。一場以高考狀元研究、北大專家為賣點的“中國家庭教育報告萬里行”活動,其實不過是一家名叫東方彗星資訊的公司盜用北大招牌操作的一場商業秀。該公司用一紙所謂北大科研機構的公函,連續騙倒了許多權威部門。

  一個又一個的假團體,僅僅以所謂的名校為幌子,長時間地招搖過市,在全國各地巡迴演講上百場,是怎樣的一種欺騙啊。依託名牌高校的資源,憑藉子虛烏有的頭銜,就可以四處招搖撞騙,不僅欺騙了眾多老師和家長,而且瞞過了學校、教委等政府部門。關注事件成因,比單純地評判結果更具現實意義。這裡,暫且不去追究假高考狀元的是非功罪,也不去理論學校及教委等部門的瀆職與否,單是從“假”何以出現的原因入手,就足以發現當前教育的悲劇所在。毫無疑問,眾人心目中的“名校崇拜”情結,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招搖撞騙。

  就事論事,據了解,在“清華大學高考狀元勵志演講團”全國各地400多次的巡迴演講中,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程序:演講後,演講團工作人員總要向現場聽講的學生推介一本由演講團編寫,據稱是根據清華大學高考狀元成功經歷而專門為中學生們設計製作的“勵志圖書”。如此拙劣的騙術,在吸引許多中學生的同時,難免要受到人們的質疑,就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過是借“公益演講”之名銷售所謂的“勵志圖書”。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為這樣一個偽造頭銜、簽售非法出版物的演講團買單。假高考狀元行騙“所向披靡”的原因,在於其“抓住了人們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採訪中,許多學生表示,兩名主講人的身份非常“權威”,“講得挺吸引人的,他們説只要下工夫,誰都可以上清華北大,我們都想看看他們的書,看看怎麼才能考上清華北大。”

  高考狀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也正是這種吸引力和號召力給騙子造就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不難看出,學生熱衷於此類講座,熱衷於“看看怎麼才能考上清華北大”,根本原因還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在於學習指導思想的畸形發展。的確,學習需要一定的方法,需要借鑒過來人的經驗,但這絕對不是決定因素,關鍵還要看自身的努力和天分。然而,現在我們的教育理念卻走了岔道,一切唯方法論是瞻,以為方法可以決定一切,有了方法便可以實現所有夢想。也因此,大大小小的演講團泥沙俱下,所謂的“勵志圖書”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學生及其家長淪為“方法的奴隸”。而之所以有那麼多學校組織學生聽演講,脫離不了現行的高考環境,是現行的高考錄取模式使然,是“一考定輸贏”的選拔標準導致的。

  中國社會調查所日前的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名校情結”已越來越重。考上大學,特別是考上名校,這便是莘莘學子的“遠大理想”。除了現行高考錄取模式有問題,當今社會對文憑的崇拜也在推波助瀾。“名校崇拜症”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病。現在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社會輿論,都把是否是名校畢業文憑看成是考核是否是人才的首要標準。

  透過這次“勵志演講”的荒唐鬧劇,是該重新審視“名校情結”的種種弊端了。誰製造了越來越重的“名校情結”,如何破解愈來愈重的“名校崇拜症”,這需要每一個人去沉思。然而,我們必須看到,隨著社會進步,人事制度的完善和規範,以及用人單位的日益理性,我們完全可以斷言,在不久的將來,“是否為名校畢業生”將會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作者: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逯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