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高校走訪時發現,“寅吃卯糧”、“四處舉債”的“校園負翁”還真不少。有的學生經常鬧經濟危機,甚至“身穿名牌,身無分文”,還有一些大學生,因借錢談戀愛而“負債”纍纍。(11月3日中國青年報)
有專家説,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而且多數“嬌生慣養”,不知道父母掙錢供其唸書的辛苦,自己又沒有理財的概念,盲目攀比,因此,當務之急是為大學生們“補好‘理財’這一課”。“理財”要不要學,當然要。然而若以為學了“理財”就能解決盲目攀比,消除“負翁現象”,恐怕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寅吃卯糧”、“四處舉債”,看似是“經濟問題”,折射的卻是人生觀、價值觀的迷茫。這樣講,不是危言聳聽。其實,今天不少大學生的缺少精、氣、神,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那種不比消費比學業、不羨富貴慕學問、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氣質,似乎已離開這些大學生而遠去了。昨天的華西都市報有條新聞:成都某高校3名大一女生在校園內貼出了一則“誠徵男友”的啟事,稱“如今現實社會太殘酷,壓力太大,因此需要結識男友來體貼照顧自己”云云。這則啟事,無疑是“迷茫”的又一個佐證。
剛剛跨進大學校園的大一女生,就發現了“如今現實社會太殘酷,壓力太大”,於是就要“誠徵男友”來“減壓”了。我不知道這三名大一女生碰到過什麼“殘酷的現實”,以至於無男友則難解心頭鬱悶,但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她們的家長聽到這個事兒一定會感到“壓力太大”——省吃儉用供養女兒上大學,現在女兒不是刻苦攻讀,爭取學業有成,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卻放下正事不做而忙著要找男友解悶,這個現實對家長來説才是真的“太殘酷”了。
“誠徵男友”之外,簽個合同談戀愛,徵個戀人陪聊天,眼下正在成為一些大學校園中的時髦。大學的BBS專門開設了徵友版,為需要“速配”者提供平臺。“速配”之後還要“簽約”,規範雙方的“責、權、利”。新華社一篇報道曾披露過“愛情契約”的內容,比如“擇業時沒有義務為對方作出犧牲、獻身時沒有必要讓對方負責,分手時沒有權利要求對方給予補償”等等。有了這份“契約”,雙方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一葉知秋,這些現狀折射出的乃是今天一些大學生的“精神矮化”,當然也凸現了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即缺少對於正確認識自我的理性教育,缺乏高瞻遠矚、追求卓越的理想教育。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今天的大學生,肩擔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是創業的一代。而大學階段正是人生的青春年華,大學教育則是以培養具有高尚人格、高度智慧和高層次人才為目標的。然而如果今天的大學校園裏多了“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負翁”和為解悶把情場當遊戲場的“速配”者,這本是創業的一代還會是一代創業者嗎?(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