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光明日報]放大“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內涵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8日 05:28)

  光明日報消息:本不相識的34名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他們自發地為農民編寫出了一套科普叢書。同學們用“土得掉渣兒”的農民化語言,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對農民有用的東西,他們“第一次感覺除了讀書以外,青年學子還應有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農民進城務工指南、農民子女教育、農村疾病預防與

  控制、農村食品安全與營養、農民增收實用案例、農民奮鬥成功典範……從這些農大學子為農民父兄準備的專題內容裏,不難體味學子們為了解農民實際需求所付出的努力。尤其可貴的是,他們能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以農民化的語言傳播對農民有用的知識,為“化農民”而先“農民化”。

  看完這34名 報名參加者其實更多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的事跡,我想到了把年輕生命永遠留在彩雲之南的志願者馬驊,想到了“最怕出名”卻註定將名留人心的徐本禹,想到了喜歡把自己比作“一隻燈泡”的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馮艾……他們都是一群年輕人,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當代知識青年的道德良知和社會擔當。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裏激情洋溢、滿懷期待地説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責任擔當,在當下知識青年的意識里正逐漸成為一種人生共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改變命運”是獲得普遍認同的社會經驗。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對它的詮釋卻僅僅局限于個體的範疇——個體的知識改變個體的命運;只是把它當作一句鼓勵人奮發努力的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當然,在保證機會公平、起點公平和規則公平的前提下,個體對知識的普遍追求,將肯定有利於整體知識水平的提升,並帶來整體命運的改變。然而,這裡的重點還是個體,而整體命運的改善,似乎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事實上,為了更大程度地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全面進步,必須放大“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內涵 個體的知識改變整體的命運,一部分人的知識改變另一部分人的命運——社會困難群體的命運需要知識來改變。在這一點上,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尤其負有特殊的責任。知識是力量的源泉,知識也是責任的保障。

  無論是青年志願者投身支教,還是農大學子為農民編書,他們所踐行的都是被放大的“知識改變命運”的責任擔當。實際的行動勝過一切空洞的説教和矯情的鼓舞。個人知識改變個人命運同時也改變他人命運,這是新時代知識青年對知識、命運和責任的詮釋。(舒聖祥)

責編:薛藍  來源:光明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