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的今天,也即1405年6月,一次世界歷史上的空前壯舉拉開了序幕。當時的中國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具有“天下”(世界)戰略眼光與對外開放胸襟,他派鄭和(1371~1433)率龐大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諸國,史稱“鄭和下西洋”,而所謂“西洋”是泛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一帶。鄭和所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其宏大,人員多達27000余名,船隻最多時達200多艘,其中長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的大型船隻60余艘。鄭和船隊的航海技術在當時已相當先進,使用了羅盤、測深器、牽星板等。船隊遠航到過東南亞諸島、印度洋、波斯灣、紅海,其中第5次和第6次航行最遠,橫渡印度洋,到達赤道以南的非洲東海岸,歷經當時亞非30余國。
前無古人、波瀾壯闊
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中,鄭和先後總共七下西洋,分別是1405~1407年、1407~1409年、 1409~1411年、 1413~1415年、1417~1419年、 1421~1422年、 1431~1433年。1、公元1405年6月,鄭和使團第一次下西洋。鄭和船隊從江蘇太倉劉家港出海,依次訪問佔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舊港(今印度尼西亞巨港)、蘇門答剌、南浡裏(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錫蘭山(今斯裏蘭卡)、古裏等國。1407年,經台灣作短期停留後,于9月返回南京。2、1407年,鄭和二下西洋,統舟師前往爪哇、滿剌加(今馬六甲)、錫蘭山、古裏、柯枝(今印度柯欽)、暹羅等國訪問。1409年7月返國。3、1409年9月三下西洋,前往佔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剌、阿魯(今蘇門答臘島日裏河流域)、南巫裏(即南浡裏)、錫蘭山、小葛蘭(在今印度柯欽南)、柯枝、甘巴裏(今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科因巴托爾)、阿拔巴丹(今印度阿默達巴德附近)、古裏等國訪問。4、1413年11月,第四次下西洋,訪問佔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剌、南浡裏、彭亨(今屬馬來西亞)、急蘭丹(今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錫蘭山、加異勒(今印度南部的卡異爾)、甘巴裏、柯枝、古裏、沙裏灣泥(今地不詳)、溜山(今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忽魯謨斯(今伊朗阿巴丹附近)、剌撒(今也門木卡拉附近)、木骨都束(今肯尼亞摩加迪沙)、不(卜)剌哇(今孛 的布臘瓦)、麻林迪(今肯尼亞的馬林迪)、比剌(今非洲爪達富伊角外的阿卜德庫裏島)、孫剌(今地不詳)等亞非國家。此次出使開通了中國到非洲的航路。同年11月,麻林迪來中國獻“麒麟”(長頸鹿),顯示鄭和使團對東非沿岸國家的訪問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成為明朝鼎盛時代在外交上取得重大進展的標誌。後來明成祖朱棣特立禦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作為紀念。5、1417年12月,第五次下西洋,于1419年7月回國。這次出使期間,明王朝已決定遷都北京,需要各種珍禽異獸來充實內苑,於是鄭和船隊通過平等貿易及互贈禮品的和平方式獲得了忽魯謨斯國的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今南也門首都亞丁)的麒麟、長角馬哈獸,木骨都束國的花福鹿、獅子,卜剌哇國的千里駱駝、駝雞,爪哇、古裏國的縻裏羔獸等,將其帶回北京。6、1421年1月,第六次下西洋,護送忽魯謨斯、阿丹、南浡裏、蘇門答剌、阿魯、滿 加、甘巴裏等十六國使臣回國,對沿途所經國家和地區又進行了友好訪問。7、1431年6月,鄭和奉明宣宗朱瞻基之命,第七次下西洋。主要訪問忽魯謨斯、錫蘭山、古裏、滿剌加、木骨都束、蘇門答剌、阿魯、阿丹、加異勒等二十國及舊港宣慰司。鄭和在古裏逝世後,船隊由王景弘統領,于1433年7月返回南京。
和平之師、平等之旅
在鄭和下西洋所處的15世紀,世界大格局的基本特徵依然是東方遙遙領先於西方,中國居於世界舞臺的中心。明朝永樂時期,國家強盛統一,政治較為清明。政府致力於恢復和發展中國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係,開展大規模的外交和外貿活動,從而有鄭和下西洋之盛舉。鄭和前三次遠航的主要任務是在東南亞和南亞建立國際間和平安寧的局面,併為下一步向南亞以西更遠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而後四次的主要任務是向南亞以西繼續航行,開闢新航路,對外互通有無,並使自古罕通中國的海外國家得以與中國開展正常往來。
鄭和下西洋在人類航海史上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頂峰,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在時間上比西方哥倫布、達 伽馬等的“地理大發現”早了半個多世紀,而且在航海規模和技術等方面,也都大大地領先於西方後來的航海家。更為重要的是,鄭和下西洋完全有別於西方探險者的海外殖民活動,鄭和使團奉行與海外諸國“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針,忠實執行明成祖朱棣的對外開放政策,嚴以自律,決不以大欺小,從而贏得了亞非許多國家對中國的信任和友誼,兩洲數十個國家沿著鄭和所開闢的航路,不遠萬里,紛紛前往中國,包括向明王朝贈送珍貴禮品。在鄭和下西洋時期,僅永樂六年至十八年中,亞非國家中就有渤泥(今加裏曼丹島)、滿剌加、蘇祿(今菲律賓群島南部)、古麻剌朗(在今菲律賓)四個國家的國王親自來華訪問。鄭和下西洋時期,明王朝聲威遠播,實為歷代所罕有。另外,鄭和下西洋還使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得以暢通,把中國與亞非國家間的國際貿易活動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