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數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30日 13:59)
新華社洛杉磯4月29日電(記者 陳勇) 近年來科學家不斷開發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體內製造的多數抗體,被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了。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2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説,此前開發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數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質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質,只會引起人體內産生短期的自反應抗體,而不是長效的、針對艾滋病病毒的抗體。
由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頓 海恩斯領導的這個研究小組在論文中解釋説,人體免疫反應可以按其生成的抗體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先天性B細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較弱、針對許多種病原體的抗體。這類抗體也可能攻擊人體組織,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細胞免疫反應,那人體會首先摧毀B細胞,以免引發自身免疫病。
另一類是適應性B細胞免疫,這種免疫反應一般比較慢,但會産生功能較強的特異性抗體,也就是免疫系統只會攻擊入侵的病毒等病原體,這類免疫會對特定的病原體具有長時間的免疫力。大多數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適應性B細胞免疫的原理。
科學家在開發艾滋病疫苗的時候,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發人體的適應性B細胞免疫反應。但海恩斯等人在實驗中發現,目前用於開發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質,在人體內引發的免疫反應更類似于先天性B細胞免疫,免疫系統生成的抗體,能與人體組織內的多種分子發生反應,結果類似自身免疫病。這樣,免疫系統首先就要摧毀抗體。
海恩斯説,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開發中的主要方向。以後科學家在開發艾滋病疫苗時,應注意“誘使”機體對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質産生適應性B細胞免疫,這樣才能成功預防病毒感染。
責編:劉立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