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給貧困大學生送溫暖 別總把"窮"字挂在嘴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8日 09:54)

  新華社太原2月8日電(記者劉雲伶、武敵)貧困大學生留校過春節,引起社會關注,各地救困助學活動此起彼伏。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學校甚至發放“貧困生新年免費就餐券”,看似暖人心,實則傷了部分貧困生的自尊心。共青團山西省委副書記高鍵説,讓留校貧困生過好春節,送錢、吃飯尚在其次,重要的是為其排遣孤獨、思鄉情緒,讓學生過好“心”年。

  貧困生忌諱“貧困”標簽,在各大高校屢見不鮮。不少高校則出於公平公開的目的,將貧困生名單公示。貧困生對此反應強烈,放棄困難補助者越來越多。山西財經大學學生處處長馮瑞明告訴記者,放假前,學校為無力購買車票的111名特困生補助200元錢,卻有10多名學生拒絕接受,送到宿舍也被退回來,無奈只好找藉口私下塞到學生口袋。

  一份首都高校貧困大學生狀況調查資料表明,有60%的貧困生因貧困而感到羞愧難當;22.5%的貧困生感到很自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不可抑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貧困生不願在因特網或其他媒體上公開求助,不願意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當封閉;40%的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受到打擊;近20%的貧困生由於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

  而許多高校轟轟烈烈的捐贈、助困活動,或在書本封皮標注“貧困生”,或請貧困生代表上臺接受捐助,場面雖熱,卻使一些學生越發難過。一名女生憤然道:“我就是借錢,也不願接受貧困捐助”。進入寒假後,為了省錢,更為了避開同學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麵度日。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辛志勇指出,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以喜慶、團圓為顯著特徵。貧困生不能回家,難免感到孤單無助,此時若能得到來自和諧群體的心理暗示,便可得到緩解。但如果加注“貧困”字眼,則會引發貧困生自卑、孤立情緒,導致其孤僻自閉,産生心理障礙。

  “經濟上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我們更需要思想的交流和精神上的鼓勵。”太原科技大學來自雲南的貧困生小魯説。沒有大張旗鼓的助困口號,面對面、手牽手的問候同樣溫暖學子心。

責編:劉雅虹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