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建“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6日 13:25)
※ 留守子女渴望親情 來自"打工第一鎮"的調查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 留守孩子: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在一起
中國青年報消息:10月20日,“我國教育公平的理論和現實”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室李慶豐老師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題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與教育公平》的論文,將“建議”部分摘編如下:
從正面來看,外出務工增強了農村家庭對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形成了一些家長對子女接受教育的正確態度等;從負面來看,外出務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對於女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産生諸多不利影響。
我認為,有必要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這是有條件的,因為基層黨政機關大量富餘人員、中小學校大量退休人員中,有大批能勝任中小學生監護、教育和生活料理等工作;部分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經濟相對比較富裕,他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建立某種機構,來管理和監護其子女,使他們能安心在外務工。在農村建立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可以由基層學區、學校和共青團三家&&,聯合婦聯、工會、村委會和派出所,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從學校層面來看,必須深入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提高教師地位和素質,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讓學校成為這些孩子所喜歡和留戀的場所。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為他們專門建檔管理、設立專職或兼職輔導員(或心理諮詢教師)等。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
如果孩子已經上學,又沒有可靠的人監護,最好留一個在家,可以跟學校經常保持聯絡,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如果父母都外出,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絡,並了解孩子的情況。最好每個星期或者至少半個月能交流一次,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一個學期中間回來一次,再加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旁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溝通時,不能只談學習成績,其他方面也應該詢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關心;除了電話聯絡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方面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除了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向班主任請教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