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留守子女渴望親情 來自"打工第一鎮"的調查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6日 13:20)

  ※ 留守孩子: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在一起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 教育專家:建“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中國青年報消息:

  來自“中國打工第一鎮”的調查報告

  西南財經大學學生 朱信寧 李響 彭艷

  核心提示

  據農業部粗略統計,中國每年有9000萬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的背後卻是農民工子女賴以生存和成長的家庭的劇烈變動。

  到目前為止,能夠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的農民工還只是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形成“留守子女”群體。據有關專家估計,有7000多萬個未成年的留守孩子。由於親情的長期缺失,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與日凸顯。

  留守子女的問題絕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社會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今年暑期“三下鄉”(科技下鄉、文化下鄉、衛生下鄉)活動中,我們10名西南財經大學的志願者來到了被稱為“中國打工第一鎮”的四川省金堂縣竹篙鎮,開始了為期8天的走訪調查。4名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學生也在後半程加入隊伍。

  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個別訪談等方式,我們取得了298名農民工留守子女以及153名監護人的基本情況。

  “留守子女”,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外出務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親戚代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子女。

  近90%農民工子女留守家中

  竹篙鎮總人口為5.1萬餘人,其中青壯年勞力(18~40歲)2.8萬人;常年在外務工人員1.1萬人。該鎮從1986年開始進行勞務輸出,被媒體稱為“全國打工第一鎮”。以“勞動村”為例,全村300余戶,共有380余人在外,平均每戶有1.3個打工人員。外出勞務人員大部分流向東南沿海一帶、山西省及成都市。

  被調查家庭中,89.9%的農民工子女留在家鄉,只有10.1%的孩子隨父母一起外出生活,留守子女大約是流動子女人數的9倍。可見,孩子“留守”是主要形式。在被訪留守子女中,單親外出的佔35%,其餘65%屬於雙親外出。

  留守子女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由於經濟原因,民工回家次數很少,其中僅在春節回來的佔43.2%,還有21.1%的人2~3年才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七八年也沒有回來。

  從生活期望上看,54.5%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都在家”,22.5%則希望“跟著爸爸媽媽去城裏讀書”,希望“一個出去一個在家”的只佔16.9%。這表明,孩子當中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儘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卻表示,與在外打工的父母相處時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難,可見長期的分離和缺乏聯絡使得親子關係出現障礙,甚至出現“親生後母現象”,無論對父母還是子女來説,這都是巨大的心理創傷。

  在了解留守子女心理感受時發現,回答“看到別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感到難受”的比例最高佔到41.3%,“孤單無助,感到被遺棄”者佔到27.7%。可見,親子關係缺失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發育帶來了嚴重後果。甚至還有6.6%的子女錶示有過“離家出走”等念頭甚至行為。可見,親子關係缺失給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蒙上了濃厚的陰影。

  據調查,留守子女宣泄煩惱的途徑,“憋在心裏不説,寫日記”的佔51.2%,“和同學或朋友説”的佔23.5%。由於不願意採取與監護人或老師交流這些正常的宣泄方式,過半的孩子積壓憂鬱,逐漸産生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的孩子主要從同齡人中去獲取安慰。這樣,同伴的不良習慣、一些越軌的行為很容易影響他們,甚至出現“拉幫結夥”現象。竹篙鎮教師認為,留守子女的性格易走極端,要麼孤僻內向、膽小怕事,要麼缺少約束,自覺性很差,管教困難,有些喜歡打架、抽煙喝酒,甚至偷盜,道德滑坡現象比較嚴重。

  大多數留守的孩子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留守子女和監護人對讀書和教育大都比較積極。88.7%的留守子女錶示喜歡讀書,27.6%的監護人表示實現義務教育後會讓孩子繼續讀書,55.3%的監護人表示將“根據孩子的意思和情況而定”。可見無論是留守子女還是他們的監護人,對教育都持有正確態度。當地官員認為,這主要是外出民工將城市教育觀念帶回來的結果。

  然而,留守子女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竹篙鎮小學及竹篙中學留守子女的比例都在40%以上,除不到10%的留守子女成績優良外,大都居班級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另有20.3%留守子女承認有過遲到或者逃學行為。

  這背後主要是心理問題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造成的。農村父母文化程度小學學歷居多,很難輔導子女功課,因此他們的職責主要在於監督子女學習,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自控力。80%的教師認為留守子女自律性較差,79%的留守子女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護人本身的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的家庭監督作用,影響了子女自控力的形成。

  絕大部分監護人不與孩子談心

  據調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4%由親戚代管,可見隔代監護成了這一地區留守子女主要的監護方式。儘管82.4%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顧留守子女,但是由於體力、知識等原因,57.1%的隔代監護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

  85.8%的親戚表示“不樂意但沒辦法”或“無所謂,只要孩子的父母給錢”。可見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相當冷漠,大多礙于情面而照顧。

  64.4%的監護人直接表示,“很少或從不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留守子女錶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説”。同時,54.3%的孩子錶示,監護人對自己有過罰跪、罰站等家庭暴力行為。

  在教育態度方面,58.8%的隔代親人及73.1%的親戚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這説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對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可見,無論隔代監護還是親戚監護,在監護內容及責任上都存在著很大的盲區。

  當地政府沒有切實解決孩子們的問題

  60.3%的監護者認為當地政府並沒有對留守子女給予特殊關注,他們的關懷僅限于春節時的問候,並沒有切實解決他們生活及學習中所遇到問題。

  儘管學校是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實施單位,但是受經濟狀況、教育觀念及教師資源缺乏等因素影響,這方面教育效果甚微。大多數鄉村學校片面強調升學率,而忽略對學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質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學校甚至反對設立心理健康機構,使得留守子女缺乏傾訴的渠道,更加孤立無助。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