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砦遺址是否為夏啟之居?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2日 11:02)
新華社鄭州10月12日電(記者桂娟)正在進行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取得一項重要成果:位於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遺址,極有可能是中國考古界苦苦尋找多年的夏代開國之君夏啟的都城。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新砦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春青説,夏啟結束了堯舜禹時代盛行的“禪讓”制度,是傳子制度的開創者,從某種意義上講夏啟才是真正的夏王朝開國之君。夏啟之居的初步勘定,不僅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一項重大發現和突破,對於探索中國早期國家起源即中華文明的形成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尋找古代文獻上記載的“黃臺之丘”附近的“夏啟之居”,曾是一代又一代致力於探索夏文明的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上個世紀20年代,著名古文字學家丁山先生提出,夏啟之居在今新鄭與新密之間,“黃臺之丘”即為黃臺岡,黃臺岡不遠有“夏啟之居”。2001年,國家“十五”計劃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啟動後,考古工作者將尋找夏代早期文明的目光鎖定在了新砦遺址,為期兩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這是一座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擁有內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築的夏代早期大型城址。城址內部不僅發現宗廟性質的大型建築,還發現有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區,出土的遺物不僅數量眾多,做工精美,而且規格很高,反映出新砦城的重要性質。經碳十四測定,新砦遺址始建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無論將夏王朝始年定在公元前2070年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從年代學的角度分析,都不能排除新砦城始建於夏啟的可能性。
趙春青説,夏代早期城址內就修築有具有防禦功能的內外三重城壕,這一重大發現打破了多年來眾多夏文化遺存不曾發現城墻的沉寂局面。對於重新認識夏文化早期的聚落形態、確定夏文化的上限、探索夏文明的誕生等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均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新聞背景:新砦遺址發掘成果
經過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預研究的後續研究,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遺址的譜係研究和聚落形態探索不斷取得新進展。目前,新砦遺址已經呈現出夏代早期城邑的種種特徵,從而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項目當中的一個亮點。
新砦遺址是原始社會末期十分典型的民族聚落中心,在龍山時代和夏文化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考古學上稱為“新砦期”。這一考古學上的文化分期得名于新砦城址,它位於河南省新密市東南18.6公里的劉寨鎮新砦村,包括今梁家臺、蘇溝、東灣和煤土溝共四個自然村的大部分區域,是嵩山周圍大型史前聚落之一。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預研究”首批啟動的重點田野考古項目,為期兩年的新砦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初步確定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墻和內壕共三重防禦設施、中心區建有大型建築的大型城址,整個城址總面積逾100萬平方米,它不僅是河南省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城址,也是近年來中原地區龍山時代和夏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城址的東墻和北墻是利用一條河溝的內壁修整、填土夯築而成的,西墻及其護城河系人工挖築而成。在北城墻以外220米開外,是一條人工與自然衝溝相結合而成的壕溝,即外壕,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6-14米,深3-4米左右。城址的西南部地勢較高,設有內壕,現存西、北和東三面,內壕圈起的地帶為城址中心區。
在城址中心區還初步探明一座東西長50多米、南北寬14.5米的大型建築基址,很可能是一座宗廟建築。
它的東部,建有附屬建築,前後兩側,均有大路連接。已經清理出部分夯築墻體、柱洞、紅燒土和活動面等重要遺跡。在中心區以外,發現有手工業作坊區,區內有一個盛放骨頭料的窖穴,這個作坊區可能是加工骨器的場所。
新砦城址內出土的遺物數量眾多,做工精美。不僅有製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甕、簋形豆、雙腹豆、豬首形蓋鈕等,還出土有玉鑿、紅銅容器等高規格遺物以及與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飾紋飾相類似的獸面紋、雕刻精細的夔龍紋等,反映出這一遺址的重要性質。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