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特殊地質條件是雲南德宏頻發泥石流的原因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5日 10:36)

  新華社雲南盈江7月25日電(記者王長山、曹瀅)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地質高級工程師李連舉博士24日在盈江縣洪澇和泥石流災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半個月內連續兩次多處發生泥石流災情的原因主要是當地特殊的地質狀況,並非傳統認為的是濫砍亂伐,毀林和植被破壞而形成的水土流失。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7月5日和20日,由於持續的強降雨,德宏州境內連續兩次發生特大洪澇和泥石流災害,致使多人死亡和失蹤,給群眾生産生活造成巨大損失,盈江縣更是連續兩次遭災。

  李連舉向記者介紹説:“德宏州的地質狀況非常特殊,80%的國土面積分佈著大量的花崗岩和片麻岩,這兩種岩石在當地亞熱帶的氣候條件下,極易被風化,而形成的風化層又比較深,有的風化土可達50米左右的厚度,當地雨量充沛,在這些風化土上植被很容易發育,森林也極其茂盛。”

  他認為,汛期的大量降雨使這類風化土易水分飽和,在一些陡坡地帶,飽和的土體碰到強降雨,便造成土層滑落,形成滑坡泥石流,並且連樹木等植被一同下滑溝底,形成阻塞,造成洪水淤積,一定程度下,便會暴發由洪水、樹木、泥沙組成的複合型洪流。“這種複合型洪流很少見,破壞性極大,樹木、石塊等又易阻塞在涵洞、橋梁處,造成洪水改道,沖毀村莊和農田。”李連舉説。

  記者在災區採訪時,發現災區大部分山體都是森林密布,植被非常茂盛,在一些山上,遠遠看去會有一條條的滑坡帶,像是被抓破的一樣,當地人稱之為“貓抓臉”。進入災區,洪水和泥石流過後,殘留了大量數不清的殘枝斷木,有的樹木的根係和樹冠已被“修理”不見了,表皮被剝光,形成一根根光溜溜的大木段,在河谷、農田裏經常可見被泥石流推來的幾十噸重的大石塊,可見泥石流的威力。

  據介紹,德宏州在上個世紀曾發生過一次特大洪澇和泥石流災害,這裡現在是雲南省重點防範洪澇和泥石流的地區。據李連舉介紹:雲南的主汛期集中在7、8、9三個月,才開始20多天,與去年同期相比,雨水偏豐,滇西地區目前已發生多次洪澇和泥石流災害,今年汛期防災形勢比較嚴峻。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