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喜看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3日 13:29)
今日看新聞,得知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億。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是當代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我們也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來文化不斷衝擊,國際國內環境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從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角度看,培養“四有”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針規定的教育目標,其中“有道德”是首要的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要求包括普教在內的我國教育,要把“有道德”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中。 黨的十六大指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 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德育”最基本的內容到底該是什麼?在實踐中,一方面是“大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概念在不斷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又存在“小德育”(即道德教育)在不斷弱化的問題。我們強化的往往是政治思想教育問題,但是學校和家長講“德育效果不好”,實際上講的是基本品德教育。而正是這種最基本的人倫道德方面的教育正在不斷地被弱化。在實踐中則産生了學校德育目標的“假、大、空”、學校德育方式的成人化、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長期低迷等許多問題。因此我們對德育的認識需要在思想觀念上的一個轉變。我們在重視政治教育的同時,強調道德教育的基礎性,一方面有利於提高我們學生的素質,讓我們學生有一個最基本道德素質去面對多元化社會;另一方面對政治教育本身也是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因為紮實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想教育等等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人品教育基礎之上。在學校教育期間更應該偏重“德”的教育,這“德”是廣義的,類似與素質教育,即培養學生正確的多維的思維方式,陶冶學生健康的情操,培育學生刻苦,不畏挫折,敢講真話,勇於承擔責任的基本道德品質。
在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自覺接受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還要引導他們認識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之自覺地履行社會主義道德規範。 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重要任務是引導未成年人會做人並努力成才,這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和孔繁森精神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光輝體現,是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最好教材,是未成年人學習效倣的典範。因此,要運用革命先烈、革命前輩驚天地、泣鬼神的高尚精神、英雄作為激勵未成年人,開展好“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刻苦學習發憤讀書活動”、“為希望工程做貢獻活動”、“青少年志願者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未成年人在活動中去領悟、體會如何做人和為他人為社會多做貢獻,從而深化對社會主義道德和實踐社會主義道德重大意義的認識。
教育對人的一生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特別要加強德育工作。由於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要對未成年人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新聞大家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