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要短期內佔到GDP4%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6日 21:53)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我國政府把教育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事業,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目前,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41%,我國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的目標是,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日舉行了2004年首場新聞發佈會,主題是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經費投入問題成為中外記者關注的焦點。
教育部部長周濟説,截至2002年底,我國有各級各類學校117萬所,其中普通學校67萬所,成人學校50萬所;在校學生達到3.18億人,教育規模為世界之最。但是目前我國優質教育資源與日益增長的人民教育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教育投入又是解決這個根本矛盾的關鍵問題。
對於如何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體制,周濟説,日前,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通過了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計劃明確提出,要建立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教育財政制度,強化各級政府對教育投入的責任,保證教育經費的“3個增長”,即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在校學生人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周濟説,在非義務教育階段,要合理確定政府和受教育者分擔辦學成本的比例,收費標準要與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相適應。要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建立社會投資、出資和捐資教育的有效激勵機制。
與此同時,以政府投入為主,建立和健全城鄉家庭經濟困難義務教育助學體系;在高校,進一步完善助學貸款管理體制,並採取獎學金、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措施,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此外,還要建立科學、規範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新聞發佈會上,周濟還就農村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建立一流大學,以及中外合作辦學等諸多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記者王黎)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