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從“疑似”到“確診”為何用十天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6日 21:34)

  新華社廣州1月6日電:衛生部新聞發言人5日公佈,衛生部與廣東省聯合專家組確定,廣東省2003年12月27日報告的一例非典疑似病例確診為確定診斷病例。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從“疑似”到“確診”,廣東省和衛生部有關專家和部門用了整整10天的時間;如果從12月20日該病人被收治算起,則用了17天。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該病例難以“確診”呢?有關專家用“沒頭沒尾”、“有陰有陽”、“有變異”回答了這一問題。

  首先,病源和傳染過程“沒頭沒尾”。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説,與去年出現在新加坡和台灣地區的病例不同,廣東的這例非典病例不是實驗室傳播所致,沒有明確的傳染源。據病人自己的回憶,他在發病前一個月內沒有離開廣東,十天內沒有離開住所,沒有食用野生動物,因此無法確定感染“源頭”。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何劍峰説,廣東省衛生部門對這名患者的42名密切接觸者和39名一般接觸者進行了隔離觀察或醫學觀察,均未發現發熱等異常情況,也就是“沒尾”。這種“沒頭沒尾”的情況同去年春天SARS傳播速度快、傳染人數多的情況反差較大,讓科學家們不得不慎重了許多。

  此外,廣東省疾控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廣東市場上的果子狸攜帶的SARS冠狀病毒基因結構與該病例基因片斷相似。但是在沒有食用、也沒有直接接觸過果子狸等野生動物的情況下,病人究竟如何被傳染上該種病毒,依然是個迷。

  此外,使“疑似”難以“確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病例的多種實驗室檢測指標“有陰有陽”,存在矛盾,同時病毒可能存在變異。

  在收治該病人的初期階段,根據廣東省、廣州市疾控中心對患者血樣進行的多種檢測顯示,酶標法檢測呈非典抗體陽性,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卻呈陰性,兩個指標有明顯差異。

  此外,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銳恒説,廣東省疾控中心針對該疑似病例非典冠狀病毒的S、M、N基因進行了檢測,獲得了陽性結果。但在對所獲得的基因陽性片段進行了序列測定時發現,該病毒的S基因與國際基因文庫所公佈的S基因不完全一致,説明病毒發生了變異,與在去年春天發現的非典病毒並不完全一致。

  “因此,儘管病人的臨床表現與非典型肺炎病情相似,但由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是否確診他為非典的問題上還是非常慎重的”,鐘南山説,“我們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進行充分的交流,雙方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上不存在任何分歧。”

  慎重,就意味著更多的實驗,也意味著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在得到相關情況後,衛生部、廣東省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和討論,並決定由世界衛生組織在香港的兩個網絡實驗室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個實驗室共同進行一次“病毒中和實驗”。

  “這個實驗需要對比病人早期樣本和恢復期樣本的抗體水平,而當時該名患者還只是剛剛進入恢復期”,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説,“等待病毒中和實驗的結果又用了一段時間。最終,專家們根據得到的檢測結果,在1月5日確認這一非典疑似病例為非典病例。”(記者王攀 常愛玲)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